[發明專利]一種改善玻璃微珠性能的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64735.0 | 申請日: | 2017-1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7963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04 |
| 發明(設計)人: | 張學德;方之耀;陳正遠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盛匯光學科技協同創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3C17/00 | 分類號: | C03C17/00;D06M11/79;C09D7/62 |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贛昌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6140 | 代理人: | 劉鴻運 |
| 地址: | 336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改善 玻璃 性能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改善玻璃微珠性能的方法及裝置,其以實心玻璃微珠為處理原料,以硅烷偶聯劑復合物為表面處理劑,其是先將實心玻璃微珠和硅烷偶聯劑復合物置于攪拌處理裝置中,進行攪拌混合處理,過濾,干燥,烘干,為表面處理玻璃微珠;控制所述硅烷偶聯劑復合物中硅烷偶聯劑的質量濃度,控制烘干處理溫度,經本發明方法及裝置處理的玻璃微珠具有較強的流動及粘結性能,經處理后的玻璃微珠制備的警用標識服,洗滌次數可增加百分之三十以上,反光強度增加百分之二十以上,同時大大增加玻璃微珠的流動性能,從而提高了警用標識及交通標識使用的安全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玻璃微珠改性的方法,特別是一種改善玻璃微珠性能的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玻璃微珠是指直徑幾微米到幾百微米的玻璃珠。分直徑0.8mm以上的稱為細珠,直徑0.8mm以下的稱為微珠。玻璃微珠是一種新型硅酸鹽材料,具有透明、折射率可調、定向回歸反射、表面光滑、流動性好、電絕緣、化學性能穩定、耐熱及機械強度高等特點。高強度的實心微珠主要用作研磨介質、機械加工的研磨材料、增強充填劑等,反光實心微珠主要用于交通標志、美術及宣傳廣告、海上救生器材、演出服裝、定向投影屏幕等,空心微珠主要用于固體浮力材料、超低溫絕熱材料、工程塑料及固體火箭燃料充填劑等。廣泛應用于輕工、化工、紡織、交通、航運、精密機械加工等行業。
目前市場上的實心玻璃微珠主要是應用于交通標識、美術宣傳等使用的反光玻璃微珠,而一般的制備上述交通標識的實心玻璃微珠其流動性不足,同時將玻璃微珠同相應的原料一并用于制備交通標識或宣傳美術產品時,特別是應用于交通警察身上的具有反光作用的警用標識帶或標識服,其由于粘接強度不夠,將含有上述玻璃微珠的警用標識件,經幾次的水洗后及易由于粘結強度不足而掉落。同時由于目前使用的未經表面處理的實心玻璃微珠其由于粘結強度不足而存在用于交通標識如用于地面上的反光標記作用時,經汽車等的多次碾壓后,其粘結于地面上的反光強度大受影響,從而嚴重的影響標識線的反光性能。
因此如何來提高實心玻璃微珠的流動性及增強其制備成標識標牌的粘結強度,如何來對現有的玻璃微珠進行表面處理以增強玻璃微珠的粘結性能,從而提高制成警用標識裝備的使用壽命,是當前玻璃微珠制備企業的現實需要。
發明內容:本發明就是要提供一種改善玻璃微珠性能的方法及裝置,其以實心玻璃微珠為處理原料,以硅烷偶聯劑復合物為表面處理劑,經本發明方法及裝置處理的玻璃微珠具有較強的流動及粘結性能,經處理后的玻璃微珠制備的警用標識服,洗滌次數可增加百分之三十以上;反光強度增加百分之二十以上,同時大大增加玻璃微珠的流動性能;從而提高了警用標識及交通標識使用的安全性。
本發明一種改善玻璃微珠性能的方法,以實心玻璃微珠為處理原料,以硅烷偶聯劑復合物為表面處理劑,其是先將實心玻璃微珠和硅烷偶聯劑復合物置于攪拌處理裝置中,進行攪拌混合處理,過濾,干燥,烘干,為表面處理玻璃微珠;控制所述硅烷偶聯劑復合物中硅烷偶聯劑的質量濃度為0.001-1Wt%,控制烘干處理溫度為152-165℃。
優選的,是所述硅烷偶聯劑復合物包括如下質量組分組成:硅烷偶聯劑20-35 %,水解催化劑5-15%,非離子表面活性劑0.1-1%及水50-60%,所述水解催化劑為冰醋酸或冰醋酸和/或異丙醇。
進一步的,是控制所述過濾,干燥時間2-3小時,控制控制烘干時間30-50分鐘,烘干溫度為152-165℃。
更優選的,是所述硅烷偶聯劑為三甲氧基氯硅烷或異丁基三乙氧基硅烷;所述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優選的,是控制實心玻璃微珠和硅烷偶聯劑復合物進行攪拌處理過程中控制溶液的pH為3.5-5.5。
進一步的,是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為月桂醇聚氧乙烯醚,所述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為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本發明所述干燥采用雙錐回轉裝置進行干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盛匯光學科技協同創新有限公司,未經江西盛匯光學科技協同創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6473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