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確定同步信號狀態信息的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064640.9 | 申請日: | 2017-1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56311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14 |
| 發明(設計)人: | 趙瑩;池連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普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5/00 | 分類號: | H04L5/00;H04W72/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瑩;李相雨 |
| 地址: | 100080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同步信號 狀態位圖 用戶終端 同步信號狀態 發射狀態 系統資源利用率 發射狀態信息 控制信號傳輸 預設時間段 發送狀態 空閑態 連接態 正整數 測量 發送 發射 | ||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確定同步信號狀態信息的方法及裝置。所述方法包括:獲取預設時間段內待測同步信號中每個同步信號塊的發射狀態,其中,所述待測同步信號由L個同步信號塊組成,L為大于0的正整數;根據同步信號塊的發射狀態,確定所述同步信號的狀態位圖;向用戶終端發送所述狀態位圖,以供用戶終端根據所述狀態位圖,確定所述待測同步信號的狀態信息。本發明實施例根據待測同步信號中各同步信號塊的狀態信息,確定待測同步信號的狀態位圖,通過發送狀態位圖可使用戶終端能夠確定待測同步信號的發射狀態信息,進而可以將不發射同步信號塊對應的資源用于數據或控制信號傳輸,并有助于測量UE連接態/空閑態信息,可提高系統資源利用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確定同步信號狀態信息的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工作在高頻段的大規模MIMO(Massive MIMO)技術是5G通信的關鍵技術之一,具有多用戶波束成形能力,可大幅提升無線頻譜效率和系統容量,并降低用戶間干擾,為實現高頻段移動通信提供了有力支持,通過波束成形等方法還可進一步改善無線信號覆蓋能力。
對于采用大規模MIMO技術的5G高頻段通信場景,在不加劇干擾相鄰小區的前提下,基站gNB為提高初始接入同步信號覆蓋率,使用波束成形技術構成一個指向性天線波束,將信號功率集中在特定方向上,既擴展了波束方向上的同步信號覆蓋半徑又不會對波束范圍外用戶造成干擾。同步信號包含主同步信號(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輔同步信號(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和物理廣播信道信號(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在5G通信中,同步信號以同步信號塊(Synchronoussignal Block,SSB)形式呈現,同步信號塊為上述三種同步信號的任意組合,在一個發射窗口上,隨著波束指向的順次改變,不同時間位置上的同步信號塊依次由L個不同波束經發射天線發射。
然而在不同的部署場景和小區優化需求下,實際發射的同步信號塊數目可能會小于波束總數目(即發射天線數目),為了提高速率匹配效率、提高物理資源利用率,應由基站gNB告知UE同步信號塊的發射狀態信息,從而可將不發射的同步信號塊對應的資源用于數據或控制信號傳輸,并有助于UE連接態/空閑態測量,提高系統資源利用率,因此UE如何確定同步信號塊發射狀態信息,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確定同步信號狀態信息的方法及裝置。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確定同步信號狀態信息的方法,包括:
獲取預設時間段內待測同步信號中每個同步信號塊的發射狀態,其中,所述待測同步信號由L個所述同步信號塊組成,L為大于0的正整數;
根據所述同步信號塊的發射狀態,確定所述同步信號的狀態位圖;
向用戶終端發送所述狀態位圖,以供所述用戶終端根據所述狀態位圖,確定所述待測同步信號的狀態信息。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確定同步信號狀態信息的裝置,包括:
獲取模塊,用于獲取預設時間段內待測同步信號中每個同步信號塊的發射狀態,其中,所述待測同步信號由L個所述同步信號塊組成,L為大于0的正整數;
處理模塊,用于根據所述同步信號塊的發射狀態,確定所述同步信號的狀態位圖;
發送模塊,用于向用戶終端發送所述狀態位圖,以供所述用戶終端根據所述狀態位圖,確定所述待測同步信號的狀態信息。
第三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設備,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普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普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6464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