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起出連續油管用作速度管柱排水采氣的快速判定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64635.8 | 申請日: | 2017-1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3937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9 |
| 發明(設計)人: | 趙彬彬;陸紅軍;白曉弘;劉雙全;汪雄雄;楊丹丹;李麗;樊蓮蓮;衛亞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47/00 | 分類號: | E21B47/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姚詠華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連續 油管 用作 速度 管柱 排水 快速 判定 方法 | ||
1.一種起出連續油管用作速度管柱排水采氣的快速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計算連續油管抗拉強度和最大可下深度,反算起出的連續油管需要同時滿足抗拉強度和最大可下深度的最小壁厚t1;
令起出的連續油管最大可下深度等于起出的連續油管擬下入井的設計連續油管下深;
連續油管抗拉強度通過下式計算:
Pj=Yp[π(D2-d12)/4] (1)
連續油管最大可下深度通過下式計算:
其中:
q1=gk(D-t1)t1 (3)
式中:Pj為最小抗拉強度,MPa;YP為最小名義屈服強度,MPa;D為管體名義外徑,mm;d1為連續油管最大可下深度管體內徑,mm;H1為最大可下深度,m;m為安全系數;q1為單位連續油管最大可下深度管體長度的重量,N/m;t1為滿足抗拉強度和最大可下深度時連續油管的壁厚,mm;g為重力加速度;k為常數;
2)利用連續油管軸向拉應力下抗擠毀強度校核,反算起出的連續油管滿足抗擠毀時的最小壁厚t2;
3)利用壁厚檢測儀測試現場起出連續油管的管壁厚實測值,并將管壁厚實測值與步驟1)和步驟2)計算出的兩個最小壁厚中的較大者相比較,若管壁厚實測值大于步驟1)和步驟2)計算值,則起出連續油管能夠重復用作速度管柱排水采氣;反之,不可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起出連續油管用作速度管柱排水采氣的快速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連續油管軸向拉應力下抗擠毀強度通過下式計算:
式中:YPa為軸向應力下的當量屈服強度,kPa;FA為軸向應力,kPa;YP為最小名義屈服強度,kPa;
其中:
G=H1q2 (7)
q2=gk(D-t2)t2 (8)
式中:G為管體自重,N;SA為連續油管橫截面積,m2;D為管體名義外徑,mm;d2為連續油管滿足抗擠毀時管體內徑,mm;H1為下入深度,m;q2為連續油管滿足抗擠毀時油管單位長度的重量,N/m;t2為連續油管滿足抗擠毀時所需的最小壁厚,mm;g為重力加速度;k為常數。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起出連續油管用作速度管柱排水采氣的快速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連續油管軸向拉應力下抗擠毀強度為連續油管抗作業機注入頭對連續油管的夾持力。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起出連續油管用作速度管柱排水采氣的快速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抗擠毀強度通過下式計算:
Ypa=N/1000S (9)
N=5G (10)
S=DH (11)
式中:Ypa為起出連續油管的抗擠毀強度;N為注入頭夾持力,N;S為注入頭夾持塊與連續油管接觸面積,m2;G——管體自重,N;D——管體名義外徑,mm;H為注入頭夾持塊與連續油管接觸高度,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64635.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池模組及電池成組輔助設備
- 下一篇:一種氣井試氣作業一體化綜合完井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