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實體瘤療效評估方法、電子設備、存儲介質、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063499.0 | 申請日: | 2017-1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5388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18 |
| 發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英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16H70/40 | 分類號: | G16H70/40;G06T7/00;G06T7/62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越秀區哲力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胡擁軍 |
| 地址: | 200051 上海市長寧***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實體 療效 評估 方法 電子設備 存儲 介質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實體瘤療效評估方法,通過讀取實體瘤患者的影像信息,獲得基線影線數據和隨訪點病灶測量數據,根據基線數據判定基線病灶,根據隨訪點病灶測量數據和基線病灶判定信息判定隨訪點病灶,根據RECIST1.1標準評估隨訪點病灶判定信息和實體瘤療效評估結果;本發明涉及電子設備與可讀存儲介質,用于執行一種實體瘤療效評估方法;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實體瘤療效評估系統;本發明實現實體瘤療效評估過程電子化,相比現有的通過紙質閱片評估實體瘤治療效果,評估效率高,評估流程規范、嚴謹,數據共享方便,數據易保存,數據查找方便,數據記錄追蹤方便。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實體瘤療效評估方法、電子設備、存儲介質、系統。
背景技術
新型治療腫瘤的藥品上市前,需要經過多期臨床效果試驗,對于新藥臨床效果試驗效果的評估是基于RECIST標準進行評估的,國內目前沒有成熟的基于RECIST1.1標準的實體瘤療效評估系統,現有的評估系統只能記錄腫瘤影像的部分測量數據,并沒有療效評估的功能,現有的基于RECIST1.1標準進行腫瘤療效評估的過程多是采用人工紙質來記錄影像讀片數據,這會造成數據共享不便、數據不易保存、數據易丟失、數據查找困難,數據記錄追蹤困難等。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實體瘤療效評估方法,通過讀取實體瘤患者的影像信息獲得影像數據,根據影像數據進行病灶判定,并基于RECIST1.1標準評估病灶判定信息,獲得實體瘤療效評估結果,實現實體瘤療效評估過程電子化,評估效率高,評估流程規范。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實體瘤療效評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基線病灶判定,讀取實體瘤患者的基線影像信息,獲得基線數據,并根據所述基線數據判定基線病灶,獲得基線直徑總和;
循環評估隨訪點療效,讀取實體瘤患者的當前隨訪點影像信息,獲得若干組當前隨訪點病灶測量數據,并根據所述當前隨訪點病灶測量數據和所述基線病灶判定信息判定當前隨訪點病灶,根據RECIST1.1標準評估當前隨訪點病灶判定信息,獲得若干當前隨訪點實體瘤療效評估結果,獲取下一隨訪點影像信息;
實體瘤療效評估,根據RECIST1.1標準評估所述當前隨訪點實體瘤療效評估結果和當前隨訪點之前的隨訪點實體瘤療效評估結果,獲得若干最終實體瘤療效評估結果。
進一步地,所述基線數據包括靶病灶信息,所述靶病灶信息包括病灶部位、結外靶病灶的長直徑、結內靶病灶的短直徑,所述步驟基線病灶判定具體為計算所述結外靶病灶的長直徑和所述結內靶病灶的短直徑之和,獲得所述基線直徑總和;所述當前隨訪點病灶測量數據包括當前隨訪點結外靶病灶的長直徑和當前隨訪點結內靶病灶的短直徑,所述步驟循環評估隨訪點療效還包括計算所述當前隨訪點結外靶病灶的長直徑和所述當前隨訪點結內靶病灶的短直徑之和,獲得當前隨訪點直徑總和,并根據所述當前隨訪點直徑總和計算第一變化率和第二變化率,所述第一變化率為所述當前隨訪點直徑總和相對于所述基線直徑總和的變化率,所述第二變化率為所述當前隨訪點直徑總和相對于最小直徑總和的變化率。
進一步地,所述當前隨訪點病灶測量數據還包括當前隨訪點非靶病灶數據、當前隨訪點新病灶數據,所述步驟循環評估隨訪點療效還包括根據所述當前隨訪點非靶病灶數據、當前隨訪點新病灶數據判定當前隨訪點非靶病灶和當前隨訪點新病灶,獲得當前隨訪點非靶病灶判定信息和當前隨訪點新病灶判定信息;所述步驟循環評估隨訪點療效具體為根據RECIST1.1標準評估所述當前隨訪點直徑總和、所述第一變化率、所述第二變化率,獲得當前隨訪點靶病灶療效評估結果,根據RECIST1.1標準評估所述當前隨訪點靶病灶療效評估結果、當前隨訪點非靶病灶療效評估結果和當前隨訪點新病灶療效評估結果,獲得所述當前隨訪點實體瘤療效評估結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英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杭州英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6349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