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小磨香油加工用立式散熱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11061863.X | 申請日: | 2017-1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4699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5 |
| 發(fā)明(設計)人: | 朱廣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東宇順油脂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D9/04 | 分類號: | A23D9/04;A23D9/007;C11B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遠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朱麗麗 |
| 地址: | 301700 天津市武清***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香油 工用 立式 散熱 裝置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小磨香油加工用立式散熱裝置的具體結構,在本申請?zhí)峁┑募夹g方案中,采用分段式散熱的方式,在芝麻經(jīng)由的不同路徑之處,采用不同的散熱方式,使得芝麻在重力作用下向下運動時,經(jīng)過不同方式疊加的散熱,能夠達到十分良好的散熱效果,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而言,既能夠保證裝置本身對芝麻的冷卻效果,同時,還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芝麻外皮損傷。
技術領域
本公開一般涉及小磨香油加工用設備,具體涉及一種小磨香油加工用立式散熱裝置。
背景技術
小磨香油是以炒熟的芝麻為原料,經(jīng)過選料、清洗、炒籽、磨漿、攪拌、振蕩、沉淀、撇油等多道生產(chǎn)工藝,才能生產(chǎn)出純正優(yōu)質(zhì)的香油。
小磨香油比普通香油具有更濃郁的醇香,其風味來自獨有的石磨工藝,是普通香油所不具備的。其保持了400多年的綠色物理加工制作工藝,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芝麻營養(yǎng)的最大化,而且口味醇香,更易在烹飪中保持食物的色、香、味。小磨香油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不但能促進人們的食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還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礦物質(zhì)等,可減少體內(nèi)脂肪的積累,對軟化血管和保持血管彈性均有較好的效果,還有潤膚、祛斑、疏經(jīng)活血、預防脫發(fā)和過早出現(xiàn)白發(fā)的功效,因此最有益于中老年人延緩衰老。
為了滿足人們對小磨香油的需要,目前,小磨香油的生產(chǎn)加工已漸漸地由手工作坊式加工轉入到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加工,在進行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加工,就必須對炒熟的芝麻進行快速冷卻后磨漿,目前,加工廠家在對炒熟的芝麻進行冷卻時,還在使用自然冷卻法配合手工攪拌來進行冷卻,這種冷卻方法效率低,耗時長,一定程序上限制了小磨香油的生產(chǎn)加工的效率與產(chǎn)量。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專利ZL2013100108327公開有一種小磨香油加工用立式散熱裝置,包括一內(nèi)置有攪拌器的立式旋轉冷卻器,所述立式旋轉冷卻器的上部設有引入冷卻風的風道,中部設有進料口,下部設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下方設有集料槽。雖然本技術方案能夠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但是,在實際的適應中,攪拌器很容易對芝麻外皮造成損傷,亟待改進。
發(fā)明內(nèi)容
鑒于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種一種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而言,既能夠保證裝置本身對芝麻的冷卻效果,同時,還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芝麻外皮損傷的小磨香油加工用立式散熱裝置。
第一方面,一種小磨香油加工用立式散熱裝置,包括裝置本體,所述裝置本體頂部設有向下傾斜設置的進料管道且其底部設有豎直方向的出料管道,所述裝置本體的正下方設有用于承接所述出料管道的集料裝置;所述裝置本體內(nèi)設有用于引導芝麻走向的引徑管道和冷卻組件;所述引徑管道包括:與所述進料管道末端相承接的第一彎管,與所述出料管道進端相承接的第二彎管以及將所述第一彎管與所述第二彎管連接起來的中承管路,所述第一彎管和第二彎管的彎曲角度均小于度且二者大小相同,所述第一彎管和第二彎管彎曲方向相反;所述中承管路由柔性材料制成且其上下兩端分別與第一彎管和第二彎管可拆卸地連接;所述冷卻組件包括:兩套散射組件和一套掃動組件;所述散射組件包括:與第一氣泵相連的進氣管路和安裝在所述進氣管路遠離第一氣泵一端的散射部;所述散射部為扇形結構且其外部弧度與所述第一彎管的內(nèi)彎壁角度相同,所述散射部的端頭設有若干徑射管,所述第一彎管和第二彎管上均設有與所述徑射管相配接的通孔,所述徑射管能分別進入所述第一彎管、第二彎管內(nèi),所述徑射管進入第一彎管、第二彎管的端部上設有防護網(wǎng)且所述防護網(wǎng)遠離散射部的一端跨接有一掛接柱,所述掛接柱上套接有一隨動部且所述隨動部包括:與所述掛接柱套接的承接輥和與所述承接輥一體設計的隨動片;兩套所述散射組件分別傾斜地安裝在所述裝置本體上且二者中的散射部分別與所述第一彎管和第二彎管相配接;所述掃動組件包括:環(huán)套在所述中承管路的擾動環(huán)、通過鎖鏈掛接在所述擾動環(huán)下的隨動環(huán)、與所述擾動環(huán)一側固接的傳動桿和與所述傳動桿相配接的氣缸,所述傳動桿貫穿所述裝置本體且所述氣缸固接在所述裝置本體的外壁上;所述隨動環(huán)內(nèi)部中空且其靠近中承管路的內(nèi)壁設有環(huán)形陣列排布的擾動齒,所述擾動齒為中空軟質(zhì)結構且與所述隨動環(huán)內(nèi)部相連通,所述隨動環(huán)的一端通過軟管與第二氣泵相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東宇順油脂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天津東宇順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6186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