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機繞組及其繞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058716.7 | 申請日: | 2017-11-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590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02 |
| 發明(設計)人: | 林中尉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阿福機器人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K15/085 | 分類號: | H02K15/085;H02K3/28;H02K3/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機 繞組 及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機繞組,具體地說,是一種定子繞組及其繞制方法。
背景技術
在當今的電機技術領域,由于組成繞組的圓形導體在相互排列時,外圓之間存在著較大的間隙,相比于圓形導體,扁形導體占定子的空間更小,所以,由扁形導體組成的繞組(以下稱扁線繞組),正在逐步替代由圓形導體組成的繞組(以下簡稱圓線繞組),成為當今電機領域的發展方向。
但是,由于扁線的抗彎折強度遠高于由多股圓形導體組成的導體束的彎折強度,無法像圓線繞組那樣方便的繞成需要的形狀,且不能像圓線繞組那樣,先繞制成型然后再把線通過鐵芯槽開口放入槽內。因此,扁線繞組的生產難度遠大于圓線繞組。下線過程復雜(把線圈放到定子中的過程),不利于實現自動化。
現有較先進的扁線繞組方面的技術,是將扁線預先做成類似于發卡的形狀,然后,將發卡線從鐵芯的一側插入鐵芯槽,再將發卡式導體末端向兩端彎折,最后將所有的相鄰的端點焊接起來,一個個構成線圈和扁線繞組。此方法工藝極其復雜,且由于存在著大量的焊點,產品質量難以控制,生產成本高、難度大。其他的已有技術,主要是預先把導體壓制成型,通過將定子設計成多瓣結構,組合成為定子,結構復雜,且多瓣定子不利于磁場的均勻分布和磁場傳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工藝簡便,生產效率高,成本更低,能夠適應自動化生產的電機繞組繞制方法,以該方法制成的電機繞組焊點數量少,減少了質量薄弱點,可靠性更高,由于不需要大量的焊接,因此生產效率高,成本更低。
本發明所述的電機繞組的繞制方法,使用一根導體,重復以下過程直到以一根導體完成一相繞組的全部或局部的繞制;當一根導體完成繞組的局部繞制時,由局部繞組的引出端相互連接形成一相繞組;所述重復過程是:把導體自由端從一線槽的頭端插入線槽并從該線槽尾端引出后,把導體回彎,把導體自由端從另一線槽尾端插入并從該另一線槽頭端引出,再把導體回彎。
所述插入線槽可以是對導體推送或/和牽拉。導體的任何一個可以被移動的端,以下簡稱自由端。
上述的繞制方法,把回彎后的導體的自由端插入線槽的過程中,對已經從線槽內引出的導體引出端進行彎折,使繞線順暢。當把導體自由端從一線槽頭端插入該線槽時,是對從另一個線槽的頭端引出的導體引出端進行彎折;當把導體自由端從一線槽尾端插入該線槽時,是對從另一個線槽的尾端引出的導體引出端進行彎折。
上述的繞制方法,把回彎后的導體的自由端插入線槽的過程中,對已經從線槽內引出的導體引出端先后進行多次彎折,后一次的彎折點比前一次的彎折點更靠近線槽端部。
上述的繞制方法,把回彎后的導體的自由端插入線槽的過程中,對已經從線槽內引出的導體引出端同時進行多點彎折。
上述的繞制方法,把回彎后的導體的自由端插入線槽的過程中,對導體進行彎曲,以避讓已經繞制完成的導體。
上述的繞制方法,對導體進行彎曲時,是對導體在開有線槽的鐵芯的徑向方向或/和切線方向進行彎曲。
上述的繞制方法,繞制雙層繞組時,上層繞組和下層繞組分別采用一根導體疊加在一起,同時穿線,同時或分別折彎繞制完成后,把形成上層繞組和下層繞組的兩根導體的首末端相連,剩余的首端和末端作為繞組的引出電極,或者把上層繞組和下層繞組并聯,繞組兩端作為引出電極。
上述的繞制方法,把形成三相繞組的導體的首端、末端進行三角形或星形連接。
本發明同時提供了一種相繞組焊點數量少,質量和可靠性更高、成本更低的電機繞組。
本發明的電機繞組,包括三相繞組,每一相繞組均是以穿過線槽的一根導體或幾根相連的導體。
上述的電機繞組,所述導體為扁形。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使用長的導體經過穿線和彎折,構成電機的線圈,進而組成繞組,大幅度減小線圈焊點數量,甚至可以消除線圈焊點,減少了質量薄弱點,可靠性更高,由于不需要大量的焊接,因此生產效率高,成本更低。同時該繞制方法也能使用采用機器人進行自動化生產,進一步提高效率。每根導體可以是單股,也可以是多股。本方法既能對單層繞組進行繞制,也能對雙層繞組進行繞制,適應性強。
附圖說明
圖1是鐵芯示意圖(描述繞制過程的方向指示圖);
圖2-圖7是從A向看的一匝線圈繞制過程示意圖。
圖8-圖12是從B向看的一匝線圈繞制過程示意圖。
圖13是線圈繞制過程的展開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阿福機器人有限公司,未經蘇州阿福機器人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5871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