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機車電機軸承潤滑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58033.1 | 申請日: | 2017-11-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5605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2 |
| 發明(設計)人: | 李坤;羅英露;劉春秀;劉雄;何思源;馮守智;盛振強;王健;李偉業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K5/16 | 分類號: | H02K5/16;F16C33/6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楊波 |
| 地址: | 412001 湖***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機車 電機 軸承 潤滑 結構 | ||
1.一種機車電機軸承潤滑結構,所述電機(10)包括轉軸(19)、軸承內蓋(20)、軸承(21)、端蓋(5)、軸承外蓋(18)和齒輪箱(1),所述轉軸(19)通過所述軸承(21)支撐于所述端蓋(5)上,所述軸承內蓋(20)、所述軸承外蓋(18)分別安裝在所述軸承(21)的內外側,所述轉軸(19)伸出電機(10)外部與所述齒輪箱(1)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10)外部與所述軸承(21)之間經所述軸承外蓋(18)設有進油通道,所述軸承(21)與所述電機(10)外部之間經所述軸承內蓋(20)、所述軸承外蓋(18)設有出油通道,使潤滑油從所述電機(10)外部進入所述軸承(21)再流出所述電機(10)外部至所述齒輪箱(1),所述軸承內蓋(20)還設有第一通氣孔(23),以及開設徑向密封槽(13),所述徑向密封槽(13)與所述軸承(21)相通,所述第一通氣孔(23)位于所述徑向密封槽(13)下,且所述第一通氣孔(23)與所述徑向密封槽(13)相通,所述出油通道包括所述徑向密封槽(13)開設有回油孔(14)、所述軸承內蓋(20)設有漏油孔(15),以及所述端蓋(5)和所述軸承外蓋(18)上設有彼此相通的第一排油孔(16)、第二排油孔(12),所述回油孔(14)與所述漏油孔(15)相通,所述漏油孔(15)與所述第一排油孔(16)相通,所述第二排油孔(12)與所述齒輪箱(1)相通,所述端蓋(5)還設有第二通氣孔(24),所述第一通氣孔(23)與所述電機(10)內部相通,所述第二通氣孔(24)與所述電機(10)外部相通,通過所述第一通氣孔(23)與所述第二通氣孔(24)使所述電機(10)內、外氣壓均衡。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車電機軸承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外蓋(18)上設有儲油室(6),所述儲油室(6)設有進油孔(9),所述進油孔(9)與所述軸承(21)相通,形成進油通道。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車電機軸承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氣孔(23)避開回油孔(14)和所述漏油孔(15),所述第二通氣孔(24)避開所述第一排油孔(16)。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機車電機軸承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氣孔(24)連接空氣過濾器(22)。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車電機軸承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外蓋(18)上設有與所述儲油室(6)相通的注油盒(4),所述注油盒(4)頂部設有過濾裝置(17),潤滑油經所述過濾裝置(17)過濾后進入注油盒(4)。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車電機軸承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油室(6)底部設有磁性螺堵(8)。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車電機軸承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徑向密封槽(13)開設在所述軸承內蓋(20)內徑上,所述回油孔(14)開設在所述徑向密封槽(13)底部。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機車電機軸承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徑向密封槽(13)至少2個,所述回油孔(14)個數與所述徑向密封槽(13)個數相同。
9.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車電機軸承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油孔(12)處設有用以防護從電機內部排出后的潤滑油不被污染的保護殼體(1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經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58033.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改進的電機罐密封件和軸
- 下一篇:一種帶有冷卻裝置的微型馬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