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膏狀組合物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57979.6 | 申請日: | 2017-11-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2267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20 |
| 發明(設計)人: | 馬爾萬·達姆林;中原正博;鈴木紹太;森下直哉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洋鋁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1B1/22 | 分類號: | H01B1/22;H01L31/0224;H01L31/06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張晶;謝順星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膏狀 組合 | ||
本發明提供一種膏狀組合物,其可形成對PERC型太陽能電池單元等太陽能電池單元帶來高轉換效率及高短路電流值的電極。該膏狀組合物至少含有鋁顆粒及鋁?硅合金顆粒中的至少一種金屬顆粒、玻璃粉末及有機媒介物,通過激光衍射散射法測定的體積基準的粒度分布曲線中,金屬顆粒的最小粒徑Dmin為1.5μm以上2.0μm以下,粒度分布曲線中,對應于50%點的中位粒徑(D50)為4.0μm以上8.0μm以下,式(1)表示的D的值為0.7以上,D=D50/(D90?D10) (1)式(1)中,D50為中位粒徑,D90為粒度分布曲線中對應于90%點的粒徑,D10為粒度分布曲線中對應于10%點的粒徑。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膏狀組合物。
背景技術
近年來,以提高結晶類太陽能電池單元的轉換效率(發電效率)及可靠性等為目的,進行了各種各樣的研究開發。作為其中之一,PERC(鈍化發射極和背面電池,Passivatedemitter and rear cell)型高轉換效率單元受到矚目。PERC型高轉換效率單元例如具有具備以鋁為主要成分的電極的結構。已知通過對該電極層的構成進行適當地設計,能夠提高PER C型高轉換效率單元的轉換效率。例如,專利文件1中公開了一種含有玻璃料(glassfrit)的鋁膏組合物,所述玻璃料由30-70mol%的Pb2+、1-40mol%的Si4+、10-65mol%的B3+、1-25mol%的Al3+構成。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145865號公報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然而,與理論轉換效率相比,具備使用以往的膏狀組合物而形成的電極的太陽能電池單元的轉換效率仍存在提高的余地,還未獲得充分高的轉換效率。特別是在使用以往的膏狀組合物時,還存在難以得到高短路電流值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鑒于上述情況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膏狀組合物,其能夠形成對PERC型太陽能電池單元等太陽能電池單元帶來高轉換效率及高短路電流值的電極。
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手段
本申請的發明人為了達成上述目的反復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發現,通過將具有特定的粒度分布的鋁顆粒和/或鋁-硅合金顆粒作為必要構成成分,能夠達成上述目的,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即,本發明例如包含以下項中所述的主題。
項1.一種膏狀組合物,其至少含有:鋁顆粒及鋁-硅合金顆粒中的至少一種金屬顆粒、玻璃粉末及有機媒介物(vehicle),
在通過激光衍射散射法測定的體積基準的粒度分布曲線中,所述金屬顆粒的最小粒徑Dmin為1.5μm以上2.0μm以下,在所述粒度分布曲線中,對應于50%點的中位粒徑(D50)為4.0μm以上8.0μm以下,且后述式(1)所表示的D的值為0.7以上,
D=D50/(D90-D10)(1)
式(1)中,D50為所述中位粒徑,D90為在所述粒度分布曲線中對應于90%點的粒徑,D10為在所述粒度分布曲線中對應于10%點的粒徑。
項2.根據項1所述的膏狀組合物,其中,所述玻璃粉末含有選自由鉛(Pb)、鉍(Bi)、釩(V)、硼(B)、硅(Si)、錫(Sn)、磷(P)及鋅(Zn)組成的組中的一種以上的元素。
項3.根據項1或項2所述的膏狀組合物,其中,相對于100質量份的所述金屬顆粒,所述玻璃粉末的含量為1質量份以上8質量份以下,所述有機媒介物的含量為20質量份以上45質量份以下。
發明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洋鋁株式會社,未經東洋鋁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5797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