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LED導電銀膠的制作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056201.3 | 申請日: | 2017-11-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2267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11 |
| 發明(設計)人: | 朱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穩潤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B1/22 | 分類號: | H01B1/22;C09J9/02;C09J11/06;C09J183/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許方 |
| 地址: | 212009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led 導電 制作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LED導電銀膠的制作方法,包括使用該導電銀膠時,需在常溫下,回溫1~2h,緩慢攪拌均勻后即可進行點膠作業,用于LED晶片與基板固定用,烘烤條件為120~150度,1.5~3h,其導熱率可達4.5w/m.k以上,大大改善傳統導電銀膠的導熱性能,同時由于采用聚有機硅氧烷作為基材,其黃變、黑化性能大大優于環氧基材的制作方法。采用本發明具有耐黃變及黑化,20Ma電流情況下老化1000h、25度無衰減等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led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LED導電銀膠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行業內單電極LED均采用環氧型導電銀膠作為固晶粘結膠使用,由于此導電銀膠是采用環氧型基材配制,長時間工作后易出現膠體黑化、黃變現象,再加上一般只有1.5w/m.k左右的導熱率,導致LED在工作時,所產生的熱量無法快速有效的導出散熱,造成LED亮度嚴重衰減。嚴重時,25℃,1000h老化,光衰達到50%以上,無法滿足LED對光衰的要求。本發明旨在解決上述問題,具有耐黃變及黑化,20Ma電流情況下老化1000h、25度無衰減等優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LED導電銀膠的制作方法,易于成形,與各種基板具有良好的流利性與粘結性。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根據本發明提出的一種LED導電銀膠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組分及重量百分數含量:采用20~40%、5~10um片狀和10~30%、≤1.0um球狀粒徑的銀粉與雙組份的聚有機硅氧烷膠水;配合10~20%粒徑為10~50nm的納米材料,進行混合,攪拌均勻;最后再加入10~20%粒徑為10~50nm的納米無機材料,進行攪拌,并混合均勻,使其粘度上升到12000cps以上。
作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LED導電銀膠的制作方法進一步優化方案,納米材料為氮化鋁。
作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LED導電銀膠的制作方法進一步優化方案,納米無機材料是硅Si的氧化物。
作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LED導電銀膠的制作方法進一步優化方案,納米無機材料是鋁Al的氧化物。
作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LED導電銀膠的制作方法進一步優化方案,納米無機材料是鎵Ga的氧化物。
作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LED導電銀膠的制作方法進一步優化方案,納米無機材料是鈦Ti的氧化物。
本發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技術效果:
(1)耐黃變及黑化;
(2)易于成形,與各種基板具有良好的流利性與粘結性;
(3)與傳統導電銀膠操作工藝相同,無須更換設備;
(4)由于采用聚有機硅氧烷, LED的亮度衰減大大降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一種LED導電銀膠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組分及重量百分數含量:采用20~40%、5~10um片狀和10~30%、≤1.0um球狀粒徑的銀粉與雙組份的聚有機硅氧烷膠水;配合10~20%粒徑為10~50nm的納米材料,進行混合,攪拌均勻;最后再加入10~20%粒徑為10~50nm的納米無機材料,進行攪拌,并混合均勻,使其粘度上升到12000cps以上。
納米材料為氮化鋁。納米無機材料是硅Si的氧化物。納米無機材料是鋁Al的氧化物。納米無機材料是鎵Ga的氧化物。納米無機材料是鈦Ti的氧化物。
使用該導電銀膠時,需在常溫下,回溫1~2h,緩慢攪拌均勻后即可進行點膠作業,用于LED晶片與基板固定用,烘烤條件為120~150度,1.5~3h,其導熱率可達4.5w/m.k以上,大大改善傳統導電銀膠的導熱性能,同時由于采用聚有機硅氧烷作為基材,其黃變、黑化性能大大優于環氧基材。采用傳統支架封裝,20Ma電流情況下老化1000h、25度無衰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穩潤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穩潤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5620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