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層板材邊緣包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56116.7 | 申請日: | 2017-11-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6696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9 |
| 發明(設計)人: | 韓松年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富松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51/32 | 分類號: | B29C51/32;B29C51/14;B29C51/10;B29L7/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英揚昊睿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2227 | 代理人: | 吳揚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西***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層 板材 邊緣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多層板材邊緣包邊方法,將需要加工的板材放置在加工設備上,然后對熱刀進行加熱,加熱至合適溫度;熱刀加熱完成后控制模具向上模C下壓制,熱刀對板材進行切割,切斷板材,板材切口處上層板材被切除只剩余下層部分板材和包裹層,便于后期操作;本申請屬于板材新型包邊技術,產品采用無紡布全周邊緣包裹的方式,用戶從產品正面觀看時,產品全周邊緣都是無紡布,看不到產品邊緣。同時也改善了目前市場上的包邊產品容易開口、不易清理、不美觀等缺點,一次成型,減少了生產工序。在提升了產品美觀性的同時也提高了產品檔次。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板材加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層板材邊緣包邊方法。
背景技術
板材為一種應用廣泛的材料,為了使板材更加美觀降低潛在危險,人們開始對板材邊緣進行包邊,目前板材邊緣包邊工藝主要分為以下幾種:1.用縫紉法進行線鎖邊;2.用加熱設備進行熱壓包邊;目前市場上的板材邊緣處理技術有以下幾種不足之處:用縫紉機進行包邊,用戶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邊緣斷線、包邊帶開口等現象,客戶反饋率較高;用熱壓設備進行壓制,把板材熱熔后壓實變薄;目前最明顯的缺點是:不易清理,不美觀。
發明內容
根據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多層板材邊緣包邊方法,其具體加工方法為:
預熱:將需要加工的板材放置在加工設備上,然后對熱切刀進行加熱,加熱至合適溫度;
切割:熱切刀加熱完成后,控制模具的上模壓板和熱切刀向下壓制,上模壓板對板材產生壓制,熱切刀對板材進行切割,板材切口處上層板材被切除只剩余下層部分板材,熱切刀切割的同時還將板材切口邊緣融化壓實,形成包裹層,便于后期操作;
包邊:板材切斷后,通過油缸作用,熱切刀抬起,上模壓板不動,底模動作,底模由底模A、底模B連接組成,底模將包裹層擠壓到未切割板材側面,使包裹層和剩余板材將完成板材包裹,進行包邊;
后續:包邊完成后,底模B通過油缸作用回歸原位,工作人員將包邊后的板材拿下,包邊工作完成。
所述包邊后的板材包括板材、邊緣、包邊,所述板材四周為邊緣,所述邊緣處設有包邊,所述包裹層為無紡布層。
所述多層板材包括PP蜂窩板、PP蜂窩玻纖增強板、干法PHC板材。
所述包邊步驟中的底模動作具體為:上模壓板不動,底模B上升,底模B和底模A成直角結構,底模B將切除剩余下層部分板材和包裹層擠壓到未切割板材側面,使包裹層和剩余板材將完成板材包裹,進行包邊。
所述包邊步驟中的底模動作具體為:上模壓板對底模A加壓,底模A下降,底模B和底模A成直角結構,底模B將切除剩余下層部分板材和包裹層擠壓到未切割板材側面,使包裹層和剩余板材將完成板材包裹,進行包邊。
所述包邊步驟中的底模動作具體為:上模壓板不動,底模B上升旋轉,底模B和底模A成直角結構,底模B將切除剩余下層部分板材和包裹層擠壓到未切割板材側面,使包裹層和剩余板材將完成板材包裹,進行包邊。
所述包邊步驟中的底模動作具體為:上模壓板不動,兩側的底模B受外界作用向內收緊,底模B將切除剩余下層部分板材和包裹層擠壓到未切割板材側面,使包裹層和剩余板材將完成板材包裹,進行包邊。
所述外界作用具體為:所述兩側的底模B由傳動軸連接,所述切割完畢后傳動軸收緊進而帶動底模B收緊,底模B將切除剩余下層部分板材和包裹層擠壓到未切割板材側面,使包裹層和剩余板材將完成板材包裹,進行包邊。
所述外界作用具體為:兩側的底模B由四周氣缸作用向內收緊,底模B將切除剩余下層部分板材和包裹層擠壓到未切割板材側面,使包裹層和剩余板材將完成板材包裹,進行包邊。
所述外界作用具體為:兩側的底模B由四周彈簧作用向內收緊,底模B將切除剩余下層部分板材和包裹層擠壓到未切割板材側面,使包裹層和剩余板材將完成板材包裹,進行包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富松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經天津富松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5611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