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污水廠尾水總氮的去除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053883.2 | 申請日: | 2017-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01665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19 |
| 發明(設計)人: | 唐婧;蘇書宇;任琦;侯哲;李光昊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建筑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28 | 分類號: | C02F3/28;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沈陽東大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21109 | 代理人: | 寧佳 |
| 地址: | 110168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污水 廠尾水總氮 去除 裝置 方法 | ||
1.一種污水廠尾水總氮的去除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應器主體,其中:
所述的反應器主體上部側壁由上向下依次設有安全排放口,反沖排水口,進水口和取樣口;所述的反應器主體底部設有出水口,所述的反應器主體在反沖排水口下方設有篩網;
其中:
所述的反應器主體上部連接有進水箱,所述的進水箱與反應器主體通過進水口相連接;
所述的反應器主體底部連接有反沖洗水箱,所述的反沖洗水箱連接有出水管,所述的出水口通過導管與反沖洗水箱相連接,所述的出水管同時與反應器主體底部出水口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廠尾水總氮的去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管上設有第三電磁閥,所述的出水管連接有防虹吸導管,所述的進水箱連接有計量泵,所述的反沖洗水箱設有反沖水泵,所述的連接出水口與反沖洗水箱的導管上設有第一電磁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廠尾水總氮的去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應器主體底部連接有空壓機,所述的空壓機設有第二電磁閥。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污水廠尾水總氮的去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計量泵,空壓機,反沖水泵,第一電磁閥,第二電磁閥與第三電磁閥均連接有時控開關。
5.采用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廠尾水總氮的去除裝置,進行污水廠尾水總氮去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取農作物廢棄物進行預處理后,作為固相緩釋碳源備用;
(2)對反硝化活性污泥進行富集培養;
取反硝化活性污泥采用間歇法進行培養,培養至脫氮率達到70%以上,培養完成;
(3)掛膜與啟動:
(3-1)開啟污水廠尾水總氮的去除裝置,向反應器主體中依次填裝級配礫石承托層、濾料層和緩釋碳源層,開啟進水箱進水,并向反應器主體內投加培養完成的污泥,進行固體碳源掛膜,10~18d后,掛膜完成;
(3-2)時刻監測出水口出水總氮濃度,當出水總氮濃度穩定在1.5mg/L以下時,尾水總氮去除裝置啟動成功,根據需要,持續進行總氮去除操作,完成脫氮處理,收集脫氮完成獲得的清水;
(4)裝置反沖洗:
隨著尾水總氮去除裝置的持續運行,出水效果降低,對濾層進行反沖洗,完成反沖洗,并在反沖洗過程中,通過篩網攔截防止緩釋碳源層上浮流出。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廠尾水總氮去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1)中,農作物廢棄物為玉米芯、大豆殼和稻稈等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所述的農作物廢棄物預處理方式采用以下方式中的一種:一,塊狀切成1~2cm3的方塊,稈類切成長度2~3cm的長條,殼類不做外形處理,洗凈烘干使用;二,對其進行粉碎造粒,制成顆粒使用。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廠尾水總氮去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2)中,所述的反硝化活性污泥為城市污水廠的二沉池回流污泥,濃度為1200~5000mg/L;所述的反硝化活性污泥富集培養過程為:取城市污水廠的二沉池回流污泥,悶曝之后,撇去1/4上清液,并加入等量的待處理廢水,以后循環進行悶曝、靜沉、倒出和進水四個過程;且逐步增大每次倒出的上清液量,縮短每次的悶曝時間,待污泥顏色變為棕黃色,脫氮率達到70%以上,培養完成。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廠尾水總氮去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3-1)中,緩釋碳源層、濾料層和礫石承托層各層高度比例為(15~7):(10~5):(3~1),緩釋碳源層投加高度不低于0.7m。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廠尾水總氮去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4)中,所述的反沖洗的進行以出水總氮濃度為控制指標,當出水總氮濃度超過1.5mg/L時,進行反沖洗,所述的反沖洗采用氣沖和水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10.采用權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廠尾水總氮去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脫氮完成的污水廠尾水總氮去除率達到90%以上,在處理水力負荷≤7.64m3/m2·d條件下,出水總氮濃度能夠保持在1.5mg/L以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建筑大學,未經沈陽建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53883.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紡織面料(2017?33)
- 下一篇:紡織面料(201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