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NB?iot技術的導線測溫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049797.4 | 申請日: | 2017-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202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20 |
| 發明(設計)人: | 王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信通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4/38 | 分類號: | H04W4/38;G08C17/02;G01K1/02 |
| 代理公司: | 青島發思特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37212 | 代理人: | 高鵬飛 |
| 地址: | 255086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nb iot 技術 導線 測溫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NB-iot技術的導線測溫裝置。
背景技術:
導線測溫包括架空導線和地下電纜,原導線測溫裝置都存在取電難、信號傳輸等難題。取電方式主要有感應取電和電池供電方式,感應取電對導線的負荷電流大小存在很大的依賴性;而電池供電模式則由于裝置功耗較大會影響裝置的工作時間。
同時原有裝置由于工作環境、安裝位置以及使用成本等因素制約,多采用zigbee、433MHz、2.4G等短距無線模塊將數據發送至終端接收裝置或者通過中繼器接力轉發至終端接收裝置,最后由終端接收裝置通過2G/3G/4G無線網絡發送至系統平臺。此種組網方式下,如果中繼器裝置出現異常,整個系統就會處于癱瘓無法正常運行。同時采用zigbee、433MHz、2.4G等短距無線模塊的通信方式,數據通訊距離有限制,穿透能力差。在地下電纜溝等較復雜的環境下通訊穩定性很難保證,較長的監控電纜需要增加數量不等的中繼。。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提供一種可以適應復雜環境,使用壽命長,維護簡便的基于NB-iot技術的導線測溫裝置。
本發明所提供的基于NB-iot技術的導線測溫裝置,其特征是,包括測溫裝置,測溫裝置的數據輸送至MCU,MCU根據溫度數據控制無線通信模塊的開、端;所述的無線通信模塊為NB-iot無線模塊;NB-iot無線模塊與遠程系統平臺相互通信。
還包括磷酸鐵鋰電池通過DC/DC提供電力供應。
所述的磷酸鐵鋰電池為3AH6.4V。
所述的MCU通過UART與NB-iot無線模塊相互通信。
所述的所述的MCU通過GPIO與溫度傳感器相互通信。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結構合理,使用更方便,基于NB-iot技術的導線測溫裝置,有益的改善了前端裝置的組網方式,簡化了系統結構,保證了數據通信的穩定性。同時極低的功耗,也延長了裝置的工作時間,減少了后期維護的工作量。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原理方框圖。
具體實施例:
如圖1所示的基于NB-iot技術的導線測溫裝置,其特征是,包括測溫裝置,測溫裝置的數據輸送至MCU,MCU根據溫度數據控制無線通信模塊的開、端;所述的無線通信模塊為NB-iot無線模塊;NB-iot無線模塊與遠程系統平臺相互通信。
還包括磷酸鐵鋰電池通過DC/DC提供電力供應。
所述的磷酸鐵鋰電池為3AH6.4V。
所述的MCU通過UART與NB-iot無線模塊相互通信。
所述的所述的MCU通過GPIO與溫度傳感器相互通信。
通過磷酸鐵鋰電池供電方式實現對設備的供電,磷酸鐵鋰電池選擇3AH6.4V,能夠維持裝置工作10年。
溫度傳感器采用高精度溫度傳感器件,MCU實時獲取傳感器的溫度數據,根據獲取的數據通過計算分析,控制NB-iot無線模塊工作或者不工作。當溫度超限時,MCU啟動無線通信模塊進行數據通信等工作;當不滿足工作條件時,MCU關閉電源,節省電能。
基于NB-iot技術的無線通信模塊連接至系統平臺。MCU通過串口發送AT指令,控制模塊將采集的溫度數據發送至系統平臺。基于NB-iot技術的無線通信模塊具有功耗低、穿透能力強等優點,電纜溝測溫裝置在安裝時不需要過多考慮信號對于安裝位置的影響。
上述實施案例僅是為清楚本發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發明實施方式的限定。對屬于本發明的精神所引申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信通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山東信通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4979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