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支鏈型抑泥聚羧酸減水劑、其制備方法及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49681.0 | 申請日: | 2017-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0311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9 |
| 發明(設計)人: | 程從亮;張家如;傅曹輝;張思亮;曹吉鑫;汪德寶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森普新型材料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51/00 | 分類號: | C08L51/00;C08L85/02;C08F261/06;C08F230/02;C08F8/32;C08F216/14;C08F216/16;C08F220/14;C08F226/02;C08F220/06;C04B24/24;C04B28/02 |
| 代理公司: | 六安眾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23 | 代理人: | 魯曉瑞 |
| 地址: | 237200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支鏈型抑泥聚 羧酸 水劑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一種支鏈型抑泥聚羧酸減水劑、其制備方法及應用,所述支鏈型抑泥聚羧酸減水劑制備包括以下步驟:步驟S1,將多種不飽和單體進行自由基聚合反應,制得共聚物;步驟S2,向所述共聚物中引入帶氨基的不飽和單體進行氨?環氧反應,得到中間體;步驟S3,向所述中間體中引入不飽和季磷鹽類化合物進行側鏈增長反應,制得所述支鏈型抑泥聚羧酸減水劑。所述支鏈型抑泥聚羧酸減水劑的制備,反應機理簡單,反應條件溫和,合成工藝綠色環保、簡單可靠,原料來源廣泛,生產成本低,利于推廣利用,制得的所述支鏈型抑泥聚羧酸減水劑具有較高的抗泥性能,且支鏈越長,抗泥效果越明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混凝土外加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支鏈型抑泥聚羧酸減水劑、其制備方法及應用。
背景技術
聚羧酸類減水劑作為一種新型的高性能的減水劑廣泛應用在混凝土工程中,它是以聚羧酸鹽為主體,由多種高分子有機化合物經接枝共聚而成,具有多種優良性能,是混凝土外加劑中使用量最多的一種。但隨著建筑環境的改變,各地砂石資源逐漸劣化,砂石中泥土含量較高,而泥土含量增加勢必對混凝土拌合物的施工性能帶來很大影響,因此一種抗泥型聚羧酸類減水劑應運而生。
目前對抗泥型聚羧酸類減水劑的研究越來越多,中國專利CN101708973A公開一種保水保塑型支鏈型抑泥聚羧酸減水劑及其制備方法,但在泥土質礦物細粉含量高的混凝土中使用效果并不理想,不能滿足保持混凝土的高流動性要求;中國期刊(新型建筑材料2016.8:39-42關于高適應性磷酸基改性聚羧酸減水劑)的研究,指出磷酸類化合物能夠有效提高支鏈型抑泥聚羧酸減水劑的抗泥性能,但磷酸類化合物和聚羧酸減水劑與泥土的吸附能力較差,抗泥性能還有待提高。綜上可以發現現有技術中的抗泥型聚羧酸類減水劑大多存在處理高泥土含量時抗泥效果差、無法滿足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問題。
鑒于上述缺陷,本發明創作者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實踐終于獲得了本發明。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缺陷,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在于,提供一種支鏈型抑泥聚羧酸減水劑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S1,將多種不飽和單體進行自由基聚合反應,制得共聚物,所述共聚物中含有環氧基團;
步驟S2,向所述共聚物中引入帶氨基的不飽和單體,進行氨-環氧反應,得到中間體;
步驟S3,向所述中間體中引入不飽和季磷鹽類化合物進行側鏈增長反應,制得所述支鏈型抑泥聚羧酸減水劑。
較佳的,所述不飽和季磷鹽類化合物結構通式為:
其中R1為苯基,R2為氫、甲基或乙基,R3為氫、甲基或乙基。
較佳的,所述不飽和單體包括不飽和環氧小單體、不飽和酯類小單體、不飽和磺酸類小單體、不飽和酸類小單體、不飽和聚醚大單體。
較佳的,所述不飽和環氧小單體、所述不飽和酯類小單體、所述不飽和磺酸類小單體、所述不飽和酸類小單體、所述不飽和聚醚大單體、所述帶氨基的不飽和單體、所述不飽和季磷鹽類化合物的質量比為(0.02-0.05):(0.1-1):(0.1-0.5):(0.1-1):(0.6-2):(0.02-0.05):(0.04-1)。
較佳的,所述不飽和季磷鹽類化合物為溴化乙烯基三苯基膦、溴化甲基乙烯基三苯基膦或溴化丙烯基三苯基膦。
較佳的,所述不飽和環氧小單體為乙烯基環氧乙烷、4-乙烯基環氧丙烷或烯基環氧丁烷,所述帶氨基的不飽和單體為烯丙基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森普新型材料發展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森普新型材料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4968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