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降低顯示器藍光的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049430.2 | 申請日: | 2017-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312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23 |
| 發明(設計)人: | 楊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9G5/10 | 分類號: | G09G5/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銘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44304 | 代理人: | 孫偉峰 |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漢市***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降低 顯示器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液晶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降低顯示器藍光的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簡稱TFT-LCD)的發展,液晶顯示器被廣泛地應用于各個領域。其中,液晶顯示器在顯示圖像的時候會發出藍光,而藍光會造成人眼的疲勞和傷害在醫學領域已經達成共識。目前,市面上的小尺寸產品多采用軟件控制方式的方式去減少液晶顯示器發出的短波藍光,但對于大多數小尺寸面板的軟件控制方式,均會出現畫面偏黃的現象,易造成少數人的惡心嘔吐。因此,如何設計較好的軟件控制方式去控制小尺寸面板中的藍光的同時不引起明顯的光學改變成為眾多終端廠商所需要面對的難題。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降低顯示器藍光的方法及裝置,能夠在降低顯示器藍光的同時符合人眼視覺特性。
本發明提出的具體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降低顯示器藍光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檢測環境光的亮度;
判斷所述環境光的亮度是否小于預定閾值;
若所述環境光的亮度小于預定閾值,則降低顯示器的藍光比,使得所述顯示器的白點坐標位于CIE色度圖的黑體軌跡上。
進一步地,步驟若所述環境光的亮度小于預定閾值,則降低顯示器的藍光比具體包括:
判斷所述環境光的亮度是否位于第一亮度區間,若所述環境光的亮度位于第一亮度區間,則將所述顯示器的藍光比降為第一比值;
若所述環境光的亮度不位于第一亮度區間,則判斷所述環境光的亮度是否位于第二亮度區間,若所述環境光的亮度位于第二亮度區間,則將所述顯示器的藍光比降為第二比值;
若所述環境光的亮度不位于第二亮度區間,則判斷所述環境光的亮度是否位于第三亮度區間,若所述環境光的亮度位于第三亮度區間,則將所述顯示器的藍光比降為第三比值;
若所述環境光的亮度不位于第三亮度區間,則判斷所述環境光的亮度是否位于第四亮度區間,若所述環境光的亮度位于第四亮度區間,則將所述顯示器的藍光比降為第四比值;
若所述環境光的亮度不位于第四亮度區間,則判斷所述環境光的亮度是否位于第五亮度區間,若所述環境光的亮度位于第五亮度區間,則將所述顯示器的藍光比降為第五比值。
進一步地,所述方法還包括:
若所述環境光的亮度位于第一亮度區間,則將所述顯示器的藍光比降為第一比值還包括將所述顯示器的藍光區域的光強降至第一光強,將所述顯示器的綠光區域的光強降至第二光強;
若所述環境光的亮度位于第二亮度區間,則將所述顯示器的藍光比降為第二比值還包括將所述顯示器的藍光區域的光強降至第三光強,將所述顯示器的綠光區域的光強降至第四光強;
若所述環境光的亮度位于第三亮度區間,則將所述顯示器的藍光比降為第三比值還包括將所述顯示器的藍光區域的光強降至第五光強,將所述顯示器的綠光區域的光強降至第六光強;
若所述環境光的亮度位于第四亮度區間,則將所述顯示器的藍光比降為第四比值還包括將所述顯示器的藍光區域的光強降至第七光強,將所述顯示器的綠光區域的光強降至第八光強;
若所述環境光的亮度位于第五亮度區間,則將所述顯示器的藍光比降為第五比值還包括將所述顯示器的藍光區域的光強降至第九光強,將所述顯示器的綠光區域的光強降至第十光強。
進一步地,所述顯示器中波長為430nm~480nm的區域為所述顯示器的藍光區域,所述顯示器中波長為510nm~570nm的區域為所述顯示器的綠光區域。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亮度區間為300~500lux,所述第二亮度區間為100~300lux,所述第三亮度區間為50~100lux,所述第四亮度區間為10~50lux,所述第五亮度區間為0~10lux。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比值為2.93%,所述第二比值為2.56%,所述第三比值為1.94%,所述第四比值為1.44%,所述第五比值為1.0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4943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