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安全模塊的終端設備統一管理系統及其管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47726.0 | 申請日: | 2017-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7613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02 |
| 發明(設計)人: | 朱浩然;楊陽;陳舟;黃自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8 | 分類號: | H04L29/08;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臧霽晨;楊美靈 |
| 地址: | 200135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安全 模塊 終端設備 統一管理 系統 及其 管理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安全模塊的終端設備統一管理系統及其方法。該系統具備:客戶端,用于發起調用終端設備的服務的調用指令;處理前置模塊,用于將客戶端發出的調用指令進行統一格式化處理;統一管理模塊,用于提取從所述處理前置模塊發送過來的數據中的用戶身份信息并進行用戶安全認證,在用戶安全認證通過的情況下對所述數據進行業務處理并生成對終端設備進行控制的控制指令;以及任務分發模塊,用于將由所述統一管理模塊輸出的控制指令分發到對應的終端設備。根據本發明,能夠對終端設備進行統一管理并且能夠提高終端設備操作的安全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計算機技術,更具體地涉及能夠多個終端設備進行統一管理的基于安全模塊的終端設備統一管理系統以及基于安全模塊的終端設備統一管理方法。
背景技術
物聯網、智能化是趨勢,智能終端的支付也是未來的趨勢之一。當前智能終端的管理缺乏統一的系統和方案,各廠商的終端各自為戰,互不兼容。目前市場上的智能終端在安全上面的實現并不好,例如權限管理、密鑰存儲等都是相對不太安全,有諸多技術手段可以繞過或攻破。
終端設備的管理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目前不同的終端設備的運行模式各自獨立,各自具備完整的客戶端、網絡傳輸、安全處理、指令分發流程。全流程的安全性較為復雜,并且由各自廠商單獨解決。不同終端設備之間的系統不可通用。
圖1是表示現有技術中的對終端設備進行管理的模式圖。
如圖1所示,A客戶端進行A設備的安全處理,發出A設備的指令,操作A設備;B客戶端進行B設備的安全處理,發出B設備的指令,操作A設備;C客戶端進行C設備的安全處理,發出C設備的指令,操作C設備。但是不同設備之間的客戶端、安全處理、設備指令之間并不能互相操作。
可見,現有技術中存在以下問題:
問題一:沒有單獨的安全模塊,安全性有隱患。
現有的智能終端的安全管理系統一般使用普通的操作系統,沒有將密鑰存儲、加解密運算能敏感操作隔離開來,容易被攻擊者破解獲取。
目前,智能終端的管理往往依賴于該設備商場開發的應用,以Wifi,運營商3G、4G網絡以及藍牙等方式進行交互上傳和下發指令。此類應用往往是被安裝在智能手機上。由于成本等原因,智能終端的操作終端往往并不具備單獨的安全模塊,無法對安全性進行高保障。
例如,目前市場上存在的某米品牌智能家居設備,涵蓋了智能電視、智能空調、智能攝像機、智能插座、智能手環等,都是通過手機端的應用,進行操作和控制的。在操作和控制的過程中,對身份認證的管理都由普通的手機端應用來完成。而普通的手機一般沒有單獨的安全模塊,少數有安全模塊的手機也沒有被應用到智能終端的管理中。如iphone 6擁有SE模塊,但是并不開放應用接口,無法提供給第三方廠商使用。
問題二:不同智能終端無法進行統一管理。
現有技術缺乏對智能終端的統一安全管理系統,無法將多廠商,多型號,各類型的智能終端做統一的管理。
每種產品都有自己獨立的運作模式,包括客戶端、指令傳輸、安全處理、業務操作等。不同廠商不同設備之間不能通用,當智能終端越來越多,用戶在每種終端上的密鑰管理會面臨著挑戰。而不同廠商和設備之間的安全性無法形成統一和保障。
發明內容
鑒于所述問題,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能夠多個終端設備進行統一管理的基于安全模塊的終端設備統一管理系統以及基于安全模塊的終端設備統一管理方法。
本發明的基于安全模塊的終端設備統一管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具備:
客戶端,用于發起調用終端設備的服務的調用指令;
處理前置模塊,用于將客戶端發出的調用指令進行統一格式化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4772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