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流動性地下水的自動監測分析裝置及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044900.6 | 申請日: | 2017-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0764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3 |
| 發明(設計)人: | 龔緒龍;盧毅;蔡田露;鄂建;袁桂華;李進;劉明遙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N33/18 | 分類號: | G01N33/18;G01F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吳樹山 |
| 地址: | 210018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流動性 地下水 自動 監測 分析 裝置 使用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地質調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流動性地下水的自動監測分析裝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為調查地下水體被污染的狀況,目前主要采用監測井實施監測。監測井是指用鉆孔法完成的監測地下水水位、水溫、水質變化情況等的專用井,在井中放置監測儀器,并定時采取水樣進行分析測試。2015年國土資源部發布的《2014中國國土資源公報》中明確指出,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進入實施階段,在全國范圍內建設10103個地下水監測站點,控制范圍將擴大到350萬平方千米。因此,開發對地下水進行長期監測分析的裝備就顯得尤為重要。中國專利201510401745.3提出了一種組合式地下水監測裝置,雖然能夠實現多層含水層和同一含水層的不同深度地下水監測和取樣,但不能保持監測井水體動態循環,水質變化測試將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受到一定的影響,且不能及時生成水質報告。
綜上所述,如何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已成為當今地質調查技術領域中亟待解決的重點難題之一。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種用于流動性地下水的自動監測分析裝置及使用方法,本發明能夠利用太陽能電源自行維持系統運行,不僅實時監測地下水水質,自動生成水質報告,而且能遠程控制和傳輸數據,切實解決在野外開展地質調查工作費時費力的難題。
根據本發明提出的一種用于流動性地下水的自動監測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箱、支撐柱、泵送單元、控制通訊單元和供電單元;所述泵送單元包括潛水泵、管道、流量計、保護蓋、探桿和水質監測傳感器;所述控制通訊單元包括數據控制模塊、數據遠程傳輸模塊和水流量傳感器;所述供電單元包括太陽能電池板、逆變控制器和蓄電池;其中:所述控制箱設有兩層隔板而被均分為三層結構,所述控制箱設有帶安全密碼鎖的密保安全裝置,所述水流量傳感器設在流量計內,所述保護蓋設置在監測井井口;所述泵送單元設置在所述流動性地下水的監測井的下部,所述控制箱、支撐柱、控制通訊單元和供電單元設置在所述流動性地下水的監測井的上部。
本發明提出的的一種用于流動性地下水的自動監測分析裝置的進一步優選方案是,所述控制箱上設有避雷針。
本發明的實現原理:在監測井上建立自動泵送取樣單元,業主平臺遠程控制整個裝置的運行狀態并獲取水質監測報告;整個裝置通過太陽能電池板供電,為野外工作提供了持續電源;數據控制單元通過流量傳感器向流量計發送指令并接收流量數據和實時水質數據。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顯著優點在于:
一是本發明能夠穩定地從指定深度抽取水樣至地面。
二是本發明能夠促使監測井內地下水體進行循環,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
三是本發明能夠對抽取水量進行監測與反饋控制。
四是本發明能實時監測動態地下水水質和生成水質狀況報告。
五是本發明采用了數據輸出端口和遠程數據傳輸模塊,能夠將抽取狀態切換信息和水質狀況報告發送至指定平臺。
六是本發明采用了太陽能電池和逆變控制器,能夠連續供電,解決了現場無電源的難題。
七是本發明設備外設防雷措施,預防在野外空曠場地發生意外。
八是本發明提出的一種用于流動性地下水的自動監測分析裝置廣泛適用于在野外開展地質調查工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用于流動性地下水的自動監測分析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用于流動性地下水的自動監測分析裝置的控制箱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用于流動性地下水的自動監測分析裝置的運行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結合圖1-3,本發明提出的一種用于流動性地下水的自動監測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箱1、支撐柱17、泵送單元、控制通訊單元和供電單元;所述泵送單元包括潛水泵5、管道6、流量計8、保護蓋7、探桿15和水質監測傳感器16;所述控制通訊單元包括數據控制模塊9、數據遠程傳輸模塊10和水流量傳感器11;所述供電單元包括太陽能電池板12、逆變控制器13和蓄電池14;其中:所述控制箱1設有兩層隔板2而被均分為三層結構,所述控制箱1設有帶安全密碼鎖的密保安全裝置,所述控制箱1上設有避雷針3,所述水流量傳感器11設在流量計8內,所述保護蓋7設置在監測井4井口;所述泵送單元設置在所述流動性地下水的監測井4的下部,所述控制箱1、支撐柱17、控制通訊單元和供電單元設置在所述流動性地下水的監測井4的上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未經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4490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