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過岔速度柔性單軌道岔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44556.0 | 申請日: | 2017-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42008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26 |
| 發明(設計)人: | 耿明;朱丹;張浩;李文勝;衛垚;游鵬輝;周明翔;劉輝;王小岑;趙鐵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B25/12 | 分類號: | E01B25/12;B61L5/06 |
| 代理公司: | 武漢東喻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李佑宏 |
| 地址: | 430063 湖北省***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過 速度 柔性 單軌 道岔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過岔速度柔性單軌道岔,其屬于單軌道岔技術領域,其通過在單軌線路中設置正線軌道梁、正向固定端和側向固定端,在正線軌道梁與固定端之間設置柔性梁體來使兩者連通,在柔性梁體上設置固定裝置及阻尼支撐裝置來有效實現柔性梁體的精確連接和穩固支撐,并且設置引導車、導軌和驅動裝置匹配工作來引導柔性梁體彎曲和對接,進而實現列車在單軌道岔處的平滑渡線。本發明的柔性單軌道岔,有效提高了道岔梁的平滑性,減少了單軌列車在道岔區換梁時的干涉和沖擊,大大提升了單軌列車渡線的舒適性和安全性,并且有效提高了單軌列車渡線的速度和效率,降低了單軌列車渡線的成本,推動了單軌交通的應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單軌道岔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過岔速度柔性單軌道岔。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人口越來越密集,道路擁擠帶來的交通問題不僅影響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而且還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跨座式單軌交通的出現極大地緩解了交通擁擠的問題,其不僅具有爬陡坡、拐急彎、噪音低、乘坐舒適等優點,而且工程造價僅約為地鐵的1/3,運行速度則與地鐵相當,故而更好地適應了現代城市的交通狀況,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跨座式單軌交通已成為城市人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在軌道交通列車的行車組織中,為滿足列車在不同軌道上的渡線需求,需要設置單軌道岔結構來實現列車在不同軌道上的渡線,因此,道岔作為軌道交通中重要組成部分,其對軌道交通運營的安全性、舒適性、高效性至關重要。
目前,在軌道交通跨座式單軌道岔領域中所設計、制造、應用的道岔類型主要包括樞軸型道岔、關節型道岔和換梁型道岔,其中,樞軸型道岔與軌道梁間無過渡平滑處理,不適合正線使用;換梁型道岔結構較為復雜,操作控制較為復雜、精確度的實現難度較大,其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關節型道岔又包括折線式和可撓式,折線式關節型道岔雖然在轉轍時道岔梁在轉折點前方形成折線線形,利用多段折線來擬合曲線,能一定程度上滿足渡線的需要,但是其缺點也比較明顯,主要是在關節結合處易形成尖點,使得道岔線型不圓滑,列車行駛時會產生較大的沖擊,尤其在高速行駛時;可撓式關節型道岔在轉轍時各個關節道岔梁可以彎成曲線線形,關節間平滑過渡,缺點是現有的可撓式關節型道岔的各關節彎曲形成一條曲線的控制難度大,關節間配合不協調,曲線的圓滑度不容易保持,渡線的精確度不易控制。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以上缺陷或改進需求,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過岔速度柔性單軌道岔,其中設置正線軌道梁、正向固定端和側向固定端,以及設置于正線軌道梁和固定端之間的柔性梁體、固定并支撐該柔性梁體的固定裝置和阻尼支撐裝置、以及引導并驅動柔性梁體偏轉的引導車、導軌和驅動裝置,有效實現單軌列車在單軌道岔處的平滑渡線,提高渡線的精確度,使單軌列車可在單軌道岔處高速渡線,提高渡線的舒適性及安全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高過岔速度柔性單軌道岔,設置于單軌線路中的道岔承載梁上以實現單軌列車的高速偏轉換線,其包括位于道岔一端的正線軌道梁、位于道岔另一端的正向固定端、以及分設于正向固定端旁側的側向固定端,其特征在于,
包括可發生柔性偏轉的柔性梁體,所述柔性梁體包括兩塊相對設立的可發生柔性彎曲的側板、固定于兩塊所述側板頂部以形成單軌列車走行面的走行板,所述走行板下方的兩所述側板之間為空腔結構,所述柔性梁體的一端為固定端并與所述正線軌道梁穩固連接,其另一端為可向梁體兩側發生柔性彎曲的活動端,所述活動端在初始時與所述正向固定端對正并連接,其在接收到換線指令后依其指令向所述柔性梁體的一側偏轉一定距離以實現與所述側向固定端對正并連接,繼而實現單軌列車的偏轉換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4455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半導體組件及封裝方法
- 下一篇:固態驅動器封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