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適用于鹽堿地的改良肥及其生產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038433.6 | 申請日: | 2017-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6314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06 |
| 發明(設計)人: | 王勝 | 申請(專利權)人: | 濰坊友容實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5G3/04 | 分類號: | C05G3/04 |
| 代理公司: | 濰坊正信致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7255 | 代理人: | 王偉霞 |
| 地址: | 261106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適用于 鹽堿地 改良 及其 生產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用肥料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涉及一種適用于鹽堿地的改良肥及其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鹽堿地大部分與土壤中的碳酸鹽的累積有關,堿化度普遍較高,嚴重的鹽堿土壤地區植物幾乎不能生存。鹽堿地在利用過程中,簡單的說,可以分為輕鹽堿地、中度鹽堿地和重鹽堿地。輕鹽堿地是指它的出苗在七八成,含鹽量在千分之三以下;重鹽堿地是指它的含鹽量超過千分之六,出苗率低于50%,土壤內水分pH值超過8.5,造成土壤板結,對作物的根系有抑制作用,使作物不生長或者發育不健康;中度鹽堿地則介于二者之間。對于鹽堿地的改良,化學方法具有較好的效果,化學改良就是應用一些酸性鹽類物質來改良鹽堿地的性質,降低土壤的酸堿度,增加土壤的陽離子代換能力,降低土壤的含鹽量,增強土壤中微生物和酶的活性,促進植物根系生長。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增加土壤團粒結構,協調土壤水肥氣熱,增加土壤肥力。但是化學改良容易造成化學成分殘留,所以,生物改良法成為了市場的主流,傳統意義上的生物措施改良鹽堿地,即用植物改良鹽堿地,方法易行,經濟效益顯著。生物措施可以逐漸改變土壤的物理特性,使土壤結構發生變化,質地變得疏松,透氣和貯水能力增強。
電力行業是燃煤大戶,燃煤電廠每年排放的SO2約占全國總排放量的50%,濕式石灰石-石膏法是火電廠應用最為廣泛的煙氣脫硫方法,這也就導致了脫硫石膏和粉煤灰成為了電廠的兩大固體廢棄物,脫硫石膏能有效的改良鹽堿土壤,土壤中的鈉離子與石膏溶解產生的鈣離子交換,補充鈣離子可消除碳酸鹽對植物的毒害作用,降低土壤的堿化度、調節土壤的pH值,提高土壤黏粒的分散性,使土壤透水性變好,同時脫硫石膏中還含有植物生長必須的硫、硅等礦物元素,有益作物生長。粉煤灰因為其含有的礦物元素,有報道稱日本將其制作成肥料進行應用。
僅使用無機元素組成的肥,雖然對鹽堿地的改造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不采用其它元素和其它方式介入的話,其效果維持的時間可能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在無機元素的肥料施加的時候,配合施加有機肥和進行相應的植物栽培,才能收到更好的改良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適用于鹽堿地的改良肥;
本發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適用于鹽堿地的改良肥的生產方法。
本發明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適用于鹽堿地的改良肥,包括A肥和B肥,其中A肥包括重量比為30~40:8~12:20~30:8~12:6~10:6~10:3~5的脫硫石膏、粉煤灰、膨潤土、沸石、尿素、磷酸銨和氯化鈣;
B肥包括重量比為45~55:20~30:10~20:6~10:1~3的海藻粉、牛糞、豆粕、秸稈和微生物復合粉;
微生物復合粉包括重量比為1:2:1:1:1的圓褐固氮菌、康寧木霉、丁酸梭狀芽胞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和德式乳酸菌。
優選的,所述的脫硫石膏、粉煤灰、膨潤土、沸石、尿素、磷酸銨和氯化鈣的重量比為35:10:25:10:8:8:4。
優選的,所述的海藻粉、牛糞、豆粕、秸稈和微生物復合粉的重量比為50:25:15:8:2。
一種適用于鹽堿地的改良肥的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按重量比為30~40:8~12:20~30:8~12:6~10:6~10:3~5準備脫硫石膏、粉煤灰、膨潤土、沸石、尿素、磷酸銨和氯化鈣,將脫硫石膏、粉煤灰、膨潤土、沸石和氯化鈣添加到粉碎機中破碎并混合,并將尿素和磷酸銨溶解于相應重量的水中,添加到上述粉碎機中并與上述的混合物充分混合;
b.按重量比為45~55:20~30:10~20:6~10調配好海藻粉、牛糞、豆粕和秸稈,加入重量比為1~3的微生物復合粉(重量比為1:2:1:1:1的圓褐固氮菌、康寧木霉、丁酸梭狀芽胞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和德式乳酸菌),混合均勻,并調配好濕度進行堆肥,自然發酵5~7天,期間翻堆1~2次;
c.將步驟a得到的產物與步驟b得到的產物分別送入到造粒機進行造粒,然后干燥成形,得到A肥或B肥;
d.將A肥和B肥按比例混合,然后分裝保存即得改良肥。
優選的,所述的步驟c為將步驟a得到的產物與步驟b得到的產物按2:1的比例混合后送入到造粒機進行造粒,然后干燥成形,得到改良肥。
優選的,所述的步驟c中造粒機為SET型雙螺桿擠出造粒機或SES型單螺桿擠出造粒機。
優選的,所述的步驟c中的造粒的直徑在1.0~12mm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濰坊友容實業有限公司,未經濰坊友容實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3843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