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翼身融合飛機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035354.X | 申請日: | 2017-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2053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07 |
| 發明(設計)人: | 聶暾;許云飛;杜微;梁爽;李景虎;陳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4C1/00 | 分類號: | B64C1/00;B64C3/00 |
| 代理公司: | 成飛(集團)公司專利中心 51121 | 代理人: | 梁義東 |
| 地址: | 610092***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翼根 翼身融合飛機 隱身性能 機身上部 機身下部 氣動性能 氣動阻力 側棱邊 前緣點 機身 弦長 | ||
本發明提出一種翼身融合飛機,兼顧氣動、隱身性能與結構設計的需求。該方案包括了翼根前緣點(1)、翼根弦長(2)、翼根區(3)、機身側棱邊(4)、機身上部傾角(5)、機身下部傾角(6)。本發明氣動性能優異,氣動阻力小,隱身性能好、利于結構設計。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飛行器設計專業,涉及一種同時兼顧氣動、隱身性能與結構設計的翼身融合設計方案。
背景技術
翼身融合是飛行器實現設計目標最經濟合理的技術手段。現有翼身外形對接設計的技術難點包括:機翼機身不在機身最寬處對接,曲面復雜,蒙皮成型困難;容易產生U形零件,導致強度/剛度不好,結構設計難度大;在隱身上形成不完全二面角,產生較大電磁散射。上述技術難點阻礙了飛行器的進一步發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出一種工程上易于實現,同時兼顧氣動、隱身性能與結構設計的翼身融合方案。
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翼身融合飛機,飛機的翼根前緣點位于機身側棱邊上;機身側棱邊在翼根區范圍內與翼根弦長保持共線。
進一步地,一種翼身融合飛機,在飛機的翼根區范圍內的機身上部傾角、機身下部傾角與在翼根區范圍外的傾角保持一致。
通過機身上部傾角延長線或機身下部傾角延長線與翼根前緣產生一交點即翼根前緣點。
通過前緣點(1)沿翼根弦長作新的棱邊,控制好新棱邊與翼根弦長前后兩端的過渡,可保證良好氣動、隱身性能,同時利于機翼結構的設計。
本發明原理簡單,可實現性強。通過調整棱邊位置,可易于翼身融合設計,適合進行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翼身融合飛機的示意圖。
圖2是機身側棱邊、機身上部傾角、機身下部傾角的示意圖。
圖3是翼根弦長、翼根區、機身側棱邊的示意圖。
圖中:前緣點1、翼根弦長2、翼根區3、機身側棱邊4、機身上部傾角5、機身下部傾角6。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見圖1、圖2、圖3,本發明的翼身融合飛機是保持翼根區3之外的棱邊位置不變,調整在翼根區3處的棱邊,使棱邊與翼根弦長共線,同時機身上部傾角5和機身下部傾角6與棱邊調整前的傾角保持一致。
在飛機的翼根區3范圍內的機身上部傾角5、機身下部傾角6與在翼根區3范圍外的傾角保持一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3535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平流層飛艇
- 下一篇:捕獲來自結構構件的水分的設備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