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線圈結構及其繞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032212.8 | 申請日: | 2017-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27754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07 | 
| 發明(設計)人: | 劉靜;李成順;張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特變電工沈陽變壓器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F27/28 | 分類號: | H01F27/28;H01F27/32;H01F27/00;H01F41/12 | 
| 代理公司: | 沈陽科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何麗英 | 
| 地址: | 110144 遼寧省***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層線圈 外層線圈 線圈制造 線圈結構 繞制 輸變電行業 結構線圈 機械力 保證 | ||
本發明屬于線圈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線圈結構及其繞制方法。包括上部線圈和下部線圈,上部線圈包括由內到外設置的上部內層線圈I和上部外層線圈II,下部線圈包括由內到外設置的下部內層線圈II和下部外層線圈I,上部內層線圈I和下部外層線圈I連接,上部外層線圈II和下部內層線圈II連接。本發明保證該結構線圈機械力,保證線圈制造質量,為線圈制造領域提供新技術,為輸變電行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線圈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線圈結構及其繞制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變壓器、電抗器的線圈采用的結構形式多為連續式結構、螺旋式結構、雙層螺旋式結構、圓筒式結構等,上述線圈結構中,雙層螺旋式結構、圓筒式均存在強度不高、機械力弱等問題,雙層螺旋式結構線圈在繞制過程中,加壓后高度不易控制。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線圈結構及其繞制方法,可降低電抗器并聯電感。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線圈結構,包括上部線圈和下部線圈,所述上部線圈包括由內到外設置的上部內層線圈I和上部外層線圈II,所述下部線圈包括由內到外設置的下部內層線圈II和下部外層線圈I,所述上部內層線圈I和所述下部外層線圈I連接,所述上部外層線圈II和所述下部內層線圈II連接。
所述上部內層線圈I和所述下部外層線圈I通過線圈連線I連接,所述上部外層線圈II和所述下部內層線圈II通過線圈連線II連接。
所述上部內層線圈I和所述下部外層線圈I繞制方向相同,所述上部外層線圈II和所述下部內層線圈II的繞制方向相同、并且與所述上部內層線圈I和所述下部外層線圈I的繞制方向相反。
所述上部內層線圈I和所述上部外層線圈II之間及所述下部內層線圈II和所述下部外層線圈I之間均設有絕緣層。
所述上部線圈和所述下部線圈之間設有線圈中部端圈。
所述線圈結構纏繞在絕緣筒上、并且通過設置于所述絕緣筒外側的絕緣撐條支撐。
一種所述線圈結構的繞制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在絕緣筒上先繞制下部內層線圈II,并在上部留出線圈連線II;
2)在下部內層線圈II的上方放置線圈中部端圈,繞制上部內層線圈I、并且在下方預留線圈連線I;
3)將上部內層線圈I和下部內層線圈II壓緊,并且在上部內層線圈I和下部內層線圈II的外側包裹絕緣層;
4)繞制下部外層線圈I,繞至中部與線圈連線I線焊接;
5)將線圈連線II與上部外層線圈II的連線焊接后,繞制上部外層線圈II;
6)繞制完成將線圈壓緊。
所述上部內層線圈I和所述下部外層線圈I繞制方向相同,所述上部外層線圈II和所述下部內層線圈II的繞制方向相同、并且與所述上部內層線圈I和所述下部外層線圈I的繞制方向相反。
一種所述線圈結構的繞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在絕緣筒上先繞制下部內層線圈II,并在上部留出線圈連線II;
2)在下部內層線圈II的外側包裹下部絕緣層;
3)在下部絕緣層的外側繞制下部外層線圈I,繞至中部預留出線圈連線I;
4)放置線圈中部端圈,并且將下部線圈預壓緊;
5)將線圈連線I與上部內層線圈I的連線焊接,繞制上部內層線圈I;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特變電工沈陽變壓器集團有限公司,未經特變電工沈陽變壓器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3221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調壓激磁的特高壓自耦變壓器
 - 下一篇:線圈組件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