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信道匯聚的數據傳輸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30594.0 | 申請日: | 2017-10-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28873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26 |
| 發明(設計)人: | 吳濤;陳特彥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00 | 分類號: | H04L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王思楠;劉芳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信道 匯聚 數據傳輸 方法 裝置 | ||
本申請提供一種信道匯聚的數據傳輸方法及裝置,該方法包括:第一設備生成物理層傳輸單元,所述物理層傳輸單元包括:指示部分和數據部分,所述指示部分用于指示所述數據部分的傳輸方式,所述數據部分包括第一信號和第二信號,所述傳輸方式包括:第一傳輸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傳輸方式為所述第一信號和所述第二信號匯聚后的信號在天線上發送;第一信號為第一信道傳輸的信號、第二信號為第二信道傳輸的信號,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為信道匯聚的信道;第一設備向第二設備發送所述物理層傳輸單元,其中,所述數據部分按照所述指示部分指示的傳輸方式傳輸。實現了可以根據具體場景需要,靈活配置傳輸方式。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無線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信道匯聚的數據傳輸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無線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技術,也就是無線局域網(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WLAN)技術越來越成熟,提供的傳輸速度越來越高,再結合其較好的靈活性,在家用和商用環境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802.11ay標準是802.11ad 60GHz WLAN的下一代的演進技術,也工作于60千兆赫茲(GHz)的高頻段,其主要目標為峰值速率從7千兆位/秒(Giga Bits Per Second,Gbps)提升到大于20Gbps。另外802.11ay標準還希望擴展WLAN技術的應用范圍,例如:除繼續支持802.11ad點對點近距離的無線高清音視頻信號為主的應用外,還引入無線接入,回傳,點到多點等各種情景。具體實現過程中,802.11ay標準中為了達到更高的峰值速率,引入了多信道匯聚和多天線傳輸。
目前討論的802.11ay中,可以支持8個空間流,在兩個信道匯聚時,每個信道上最多傳輸4個空間流。另外,兩個信道匯聚且系統中有N個發射鏈(transmit chain)時,N/2個發射鏈用于傳輸一個信道上的空間流,另外N/2個發射鏈用于傳輸另一個信道上的空間流??梢?,目前的方案中,N個空間流必須由N個發射鏈來傳輸,如果只有一個發射鏈或只有一個天線可用就無法實現兩個信道匯聚。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一種信道匯聚的數據傳輸方法及裝置,可以實現在只有一個發射鏈時也可以正常實現信道匯聚。
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信道匯聚的數據傳輸方法,包括:
第一設備生成物理層傳輸單元,所述物理層傳輸單元包括:指示部分和數據部分,所述指示部分用于指示所述數據部分的傳輸方式,所述數據部分包括第一信號和第二信號,所述傳輸方式包括:第一傳輸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傳輸方式為所述第一信號和所述第二信號匯聚后的信號在天線上發送;第一信號為第一信道傳輸的信號、第二信號為第二信道傳輸的信號,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為信道匯聚的信道;
第一設備向第二設備發送所述物理層傳輸單元,其中,所述數據部分按照所述指示部分指示的傳輸方式傳輸。
可選地,所述傳輸方式還包括:第二傳輸方式,所述第二傳輸方式為所述第一信號在第一發射鏈以及所述第一發射鏈連接的第一天線發送、所述第二信號在第二發射鏈以及所述第二發射鏈連接的第二天線發送。
可選地,所述第一信道為2.16GHz帶寬的信道,所述第二信道為2.16GHz帶寬的信道;或者,所述第一信道為4.32GHz帶寬的信道,所述第二信道為4.32GHz帶寬的信道。
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信號和第二信號匯聚后的信號在天線上發送,包括:所述第一信號和第二信號匯聚后的信號在發射鏈以及所述發射鏈連接的天線發送;或者,所述第一信號在第一發射鏈發送后輸出第一待傳信號、所述第二信號在第二發射鏈發送后輸出第二待傳信號,所述第一待傳信號和所述第二待傳信號匯聚后的信號在天線發送。
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3059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