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中溫酸性氣體預提濃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29997.3 | 申請日: | 2017-10-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9074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0 |
| 發明(設計)人: | 王同寶;周興;傅亮;嚴東;褚永良;劉芹;胡有元;陳國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石化寧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寧波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14 | 分類號: | B01D53/14;C10K1/08 |
| 代理公司: | 寧波誠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劉鳳欽 |
| 地址: | 315103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酸性 氣體 預提濃 工藝 | ||
1.一種中溫酸性氣體預提濃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來自上游的富硫吸收劑的溫度為-20~-60℃、壓力為0.6~1.5MPaG、H2S的摩爾含量為0.05~5%,與來自熱再生塔(1)的貧吸收劑進行換熱升溫至70~110℃,然后送至閃蒸塔(2)進行減壓閃蒸;
閃蒸出來的含有CO2和部分H2S的閃蒸氣,從閃蒸塔(2)頂部送往下游工序,閃蒸塔(2)塔底的富硫吸收劑送往氣提塔(3)進行氣提操作;
氣提塔(3)下部通入溫度為10~110℃的氮氣;氣提操作中,富硫吸收劑中的CO2和少量H2S進一步解吸出來,氣提出來的氣體與上述閃蒸氣匯合,冷卻后一并送往下游工序,氣提后的富硫吸收劑從氣提塔(3)底部排出;
從氣提塔(3)底部排出的富硫吸收劑送至熱再生塔(1)進行熱再生,控制所述熱再生塔(1)的操作溫度為80~105℃,操作壓力為0.20~0.30MPaG;富吸收劑中溶解的酸性氣硫化物被解吸出來,形成克勞斯氣體,由熱再生塔(1)頂部輸出,冷卻至溫度為30℃,其中克勞斯氣體中H2S的摩爾含量為40~80%,氣體送往下游硫回收工序,冷凝液分離后作為回流液返回到熱再生塔(1)頂部;
熱再生后的貧吸收劑從熱再生塔(1)的下部輸出,與所述富硫吸收劑進行換熱后送往下游酸性氣吸收工序;吸收劑水溶液由熱再生塔(1)的底部輸出送往下游;
所述閃蒸塔(2)的入口連接輸送待處理富硫吸收劑的第一進液管路,所述第一進液管路上依次串聯有第一換熱器(5)和第二換熱器(4),所述閃蒸塔(2)上設有第一氣相出口,所述第一氣相出口連接第一出氣管道,第一出氣管道上設有用來調節所述閃蒸塔(2)內閃蒸壓力的控制閥(14);所述閃蒸塔(2)的液相出口連接氣提塔(3)的入口;所述氣提塔(3)的下部連接氣提氣輸送管道,所述氣提塔(3)的上部設有第二氣相出口,所述氣提塔(3)的液相出口連接所述熱再生塔(1)入口;
所述熱再生塔(1)包括上、下設置的Ⅰ段和Ⅱ段兩部分,該熱再生塔(1)的Ⅰ段的上部與所述氣提塔(3)的液相出口通過第二進液管路連通,熱再生塔(1)的Ⅰ段下部連有輸出貧吸收劑的第一出液管路,該熱再生塔(1)的Ⅱ段的下部設有用于提供熱再生熱量的再沸器(8),所述熱再生塔(1)的底部連接有輸送吸收劑水溶液的第二出液管路;
氣提氮氣的摩爾流量與進入所述氣提塔(3)的富硫吸收劑的摩爾流量的比例為(1:10000)~(450:10000);
所述第一出液管路上設有第一旁路,所述第一旁路的兩端口分別位于所述第二換熱器(4)的上游和下游,所述第一旁路上設有第一閥(13);所述富硫吸收劑輸送管道上設有第二旁路,所述第二旁路的兩端口分別位于所述第一換熱器(5)的上游和下游,并且所述第二旁路上設有第二閥(12),所述第一閥(13)和所述第二閥(12)分別用來控制貧吸收劑進入到所述第二換熱器(4)的流量和富硫吸收劑進入到所述第一換熱器(5)的流量,進而控制進入到閃蒸塔(2)的富硫吸收劑的閃蒸溫度;
所述第一旁路與該第一旁路所在總路的流量比為0~1:3;所述的第二旁路與該第二旁路所在總路的流量比為0~1:3;
所述閃蒸塔(2)和所述氣提塔(3)共用同一塔體,兩者之間采用第一封頭(21)相隔離,并且所述閃蒸塔(2)位于所述氣提塔(3)的上方,所述閃蒸塔(2)的液相出口與氣提塔(3)的入口通過外部管路連接,所述氣提塔(3)的液相出口通過第一循環泵(11)連接所述熱再生塔(1)的入口,閃蒸塔(2)內的操作溫度為90~100℃,閃蒸壓力為0.30~0.40MPaG,氣提塔(3)內的操作溫度90~100℃,操作壓力為0.30~0.40MPaG。
2.一種中溫酸性氣體預提濃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來自上游的富硫吸收劑的溫度為-20~-60℃、壓力為0.6~1.5MPaG、H2S的摩爾含量為0.05~5%,與來自熱再生塔(1)的貧吸收劑進行換熱升溫至70~110℃,然后送至閃蒸塔(2)進行減壓閃蒸;
閃蒸出來的含有CO2和部分H2S的閃蒸氣,從閃蒸塔(2)頂部送往下游工序,閃蒸塔(2)塔底的富硫吸收劑送往氣提塔(3)進行氣提操作;
氣提塔(3)下部通入溫度為10~110℃的氮氣;氣提操作中,富硫吸收劑中的CO2和少量H2S進一步解吸出來,氣提出來的氣體與上述閃蒸氣匯合,冷卻后一并送往下游工序,氣提后的富硫吸收劑從氣提塔(3)底部排出;
從氣提塔(3)底部排出的富硫吸收劑送至熱再生塔(1)進行熱再生;富吸收劑中溶解的酸性氣硫化物被解吸出來,形成克勞斯氣體,由熱再生塔(1)頂部輸出,冷卻至溫度為30℃,其中克勞斯氣體中H2S的摩爾含量為40~80%,氣體送往下游硫回收工序,冷凝液分離后作為回流液返回到熱再生塔(1)頂部;
熱再生后的貧吸收劑從熱再生塔(1)的下部輸出,與所述富硫吸收劑進行換熱后送往下游酸性氣吸收工序;吸收劑水溶液由熱再生塔(1)的底部輸出送往下游;
所述閃蒸塔(2)的入口連接輸送待處理富硫吸收劑的第一進液管路,所述第一進液管路上依次串聯有第一換熱器(5)和第二換熱器(4),所述閃蒸塔(2)上設有第一氣相出口,所述第一氣相出口連接第一出氣管道,第一出氣管道上設有用來調節所述閃蒸塔(2)內閃蒸壓力的控制閥(14);所述閃蒸塔(2)的液相出口連接氣提塔(3)的入口;所述氣提塔(3)的下部連接氣提氣輸送管道,所述氣提塔(3)的上部設有第二氣相出口,所述氣提塔(3)的液相出口連接所述熱再生塔(1)入口;
所述熱再生塔(1)包括上、下設置的Ⅰ段和Ⅱ段兩部分,該熱再生塔(1)的Ⅰ段的上部與所述氣提塔(3)的液相出口通過第二進液管路連通,熱再生塔(1)的Ⅰ段下部連有輸出貧吸收劑的第一出液管路,該熱再生塔(1)的Ⅱ段的下部設有用于提供熱再生熱量的再沸器(8),所述熱再生塔(1)的底部連接有輸送吸收劑水溶液的第二出液管路;
氣提氮氣的摩爾流量與進入所述氣提塔(3)的富硫吸收劑的摩爾流量的比例為(1:10000)~(450:10000);
所述第一出液管路上設有第一旁路,所述第一旁路的兩端口分別位于所述第二換熱器(4)的上游和下游,所述第一旁路上設有第一閥(13);所述富硫吸收劑輸送管道上設有第二旁路,所述第二旁路的兩端口分別位于所述第一換熱器(5)的上游和下游,并且所述第二旁路上設有第二閥(12),所述第一閥(13)和所述第二閥(12)分別用來控制貧吸收劑進入到所述第二換熱器(4)的流量和富硫吸收劑進入到所述第一換熱器(5)的流量,進而控制進入到閃蒸塔(2)的富硫吸收劑的閃蒸溫度;
所述第一旁路與該第一旁路所在總路的流量比為0~1:3;所述的第二旁路與該第二旁路所在總路的流量比為0~1:3;
所述閃蒸塔(2)、所述氣提塔(3)和所述熱再生塔(1)共用同一塔體,所述閃蒸塔(2)和所述氣提塔(3)之間通過第一封頭(21)相隔離,所述氣提塔(3)和所述熱再生塔(1)之間通過第二封頭(31)相隔離,并且所述閃蒸塔(2)所述氣提塔(3)和所述熱再生塔(1)自上至下依次布置;所述閃蒸塔(2)的液相出口與氣提塔(3)的入口之間通過外部管路連接;其中,閃蒸塔(2)內的操作溫度為90~100℃,閃蒸壓力為0.30~0.40MPaG,氣提塔(3)內的操作溫度90~100℃,操作壓力為0.30~0.40MPaG,熱再生塔(1)內的操作溫度為87~104℃,操作壓力為0.22~0.28MPaG。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石化寧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寧波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石化寧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寧波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29997.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