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移動終端握持手勢識別方法、移動終端及可讀存儲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029283.2 | 申請日: | 2017-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977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13 |
| 發明(設計)人: | 王秀琳 | 申請(專利權)人: | 努比亞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488 | 分類號: | G06F3/0488;G06N3/04;G06K9/6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紀恒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國 |
| 地址: | 518057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高新區北環大道9018***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移動 終端 手勢 識別 方法 可讀 存儲 介質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終端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移動終端握持手勢識別方法、移動終端及可讀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已有雙面屏移動終端,即在終端的正面和反面都設置有觸摸屏。目前識別用戶握持移動終端握持手勢的識別方法為在移動終端側邊設置傳感器,通過側邊的傳感器來識別用戶當前的握持手勢,即識別用戶當前是左手握持、右手握持還是雙手握持。但是,由于目前的終端是雙面屏移動終端,通過傳感器來識別用戶的握持手勢,識別的錯誤率較高(當用戶用右手握持雙面屏移動終端,使用雙面屏移動終端的背面屏時,此時雙面屏移動終端容易識別成左手握持),且通過傳感器識別用戶握持手勢需要在移動終端的兩側設置多個傳感器,從而導致移動終端的生產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移動終端握持手勢識別方法、移動終端及可讀存儲介質,旨在解決現有的雙面屏移動終端識別用戶握持手勢錯誤率高,生產成本高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握持手勢識別方法,所述移動終端握持手勢識別方法包括:
當檢測到用戶握持移動終端的握持操作時,獲取用戶觸摸所述移動終端觸摸屏的觸控圖片;
預處理所述觸控圖片,得到預處理后的所述觸控圖片;
將預處理后的所述觸控圖片輸入至預置的卷積神經網絡模型中,以識別出用戶當前的握持手勢。
可選地,所述將預處理后的所述觸控圖片輸入至預置的卷積神經網絡模型中,以識別出用戶當前的握持手勢的步驟包括:
解析預處理后的所述觸控圖片,得到所述觸控圖片對應的像素點矩陣;
將所述像素點矩陣輸入至預置的所述卷積神經網絡模型中,以識別出用戶當前的握持手勢。
可選地,所述將所述像素點矩陣輸入至預置的所述卷積神經網絡模型中,以識別出用戶當前的握持手勢的步驟包括:
將所述像素點矩陣輸入所述卷積神經網絡模型中,得到輸出結果;
根據所述輸出結果對應標識信息確定用戶當前的握持手勢,其中,所述握持手勢包括左手握持、右手握持和雙手握持。
可選地,所述預處理所述觸控圖片,得到預處理后的所述觸控圖片的步驟包括:
對所述觸控圖片進行裁剪,并變更裁剪后所述觸控圖片的透明度,得到變更透明度后的所述觸控圖片;
將變更透明度后的所述觸控圖片轉變為灰度圖片,將所述灰度圖片進行壓縮,以得到預處理后的所述觸控圖片。
可選地,所述當檢測到用戶握持移動終端的握持操作時,獲取用戶觸摸所述移動終端觸摸屏的觸控圖片的步驟之前,還包括:
獲取各個操作模式對應的觸控圖片集,并對各個觸控圖片集中的觸控圖片進行預處理操作,得預處理后的所述觸控圖片集,其中,所述觸控圖片集中的任一觸控圖片都對應著一個模式標識,每一模式標識對應一種操作模式;
在預處理后的所述觸控圖片集中選取預設第一比例的所述觸控圖片作為訓練圖片集;
根據所述訓練圖片集訓練卷積神經網絡模型。
可選地,所述根據所述訓練圖片集訓練卷積神經網絡模型的步驟之后,還包括:
在預處理后的所述觸控圖片集中選取預設第二比例的所述觸控圖片作為測試圖片集;
將所述測試圖片集對應的觸控圖片輸入所述卷積神經網絡模型,得到測試結果;
若所述測試結果滿足預設條件,則確認所述卷積神經網絡模型訓練成功。
可選地,所述根據所述訓練圖片集訓練卷積神經網絡模型的步驟包括:
從所述訓練圖片集中獲取訓練圖片數據,并初始化卷積神經網絡模型的預置參數,得到初始化后的所述預置參數;
根據所述訓練圖片數據和所述預置參數進行卷積計算,得到卷積結果;
獲取預置的第一偏置量參數,根據所述第一偏置量參數對所述卷積結果進行非線性化處理,得到第一結果;
對所述第一結果進行池化處理和歸一化處理,得到處理后的所述第一結果;
獲取預置的第二偏置量參數,根據所述第二偏置量參數對處理后的所述第一結果進行非線性化處理,得到第二結果;
基于預設函數,根據所述第二結果計算出預測握持標識序列;
計算所述預測握持標識序列與所述訓練圖片集中觸控圖片對應的訓練握持標識序列之間的損失值;
根據所述損失值優化所述卷積神經網絡模型的參數,得到優化后的參數,并根據優化后的參數得到所述卷積神經網絡模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努比亞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努比亞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2928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