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水涂料施工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029078.6 | 申請日: | 2017-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031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16 |
| 發明(設計)人: | 李秀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秀青 |
| 主分類號: | B01F7/00 | 分類號: | B01F7/00;B01F7/18;B01F11/00;B01F13/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2006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防水涂料 施工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涂料混合設施,屬于建筑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水涂料施工設備,具體適用于增強攪拌功能,提高混合物的均勻度。
背景技術
在建筑領域,常需要將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成分的原料進行均勻的混合,如砂漿、泥漿、灰漿、填充漿、瀝青、涂料、染料、面漆、底漆、乳膠漆等等,目前的混合方式多為人工或攪拌機在固定容器中對各種原料進行攪拌,該種混合方式不僅效率很低,而且均勻度很差,會影響混合物在建筑領域使用的準確性,造成返工,甚至事故的發生。
授權公告號為CN204338074U,授權公告日為2015年5月20日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建筑防水涂料混合攪拌設備,其包括基座、盛料容器與攪拌機構,盛料容器用于盛放防水涂料,盛料容器由旋轉運動機構帶動能夠繞豎直方向做旋轉運動,攪拌機構包括電機、與電機連接的攪拌棒、固定在攪拌棒末端的攪拌葉片。雖然該設計能夠帶動攪拌機構沿豎直方向上下運動,但其攪拌的覆蓋范圍仍舊較窄,而且攪拌力度較弱,難以取得較好的攪拌效果,導致其獲得的混合物的均勻度較差。
公開該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專利申請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攪拌功能較弱、混合物的均勻度較差的缺陷與問題,提供一種攪拌功能較強、混合物的均勻度較好的防水涂料施工設備。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防水涂料施工設備,包括施工外筒、混合裝置與攪拌主軸,所述施工外筒的內部設置有混合裝置,混合裝置的內部貫穿設置有攪拌主軸;
所述施工外筒的內部設置有左右對稱的左供熱裝置與右供熱裝置,左供熱裝置、右供熱裝置均包括供熱部、過濾部與滑行活塞,供熱部的背部與推動桿的內端相連接,推動桿的外端穿經施工外筒側壁上開設的推桿孔后延伸至施工外筒的外部,供熱部的內部設置有加熱器,供熱部的上下兩端各與一個過濾部的內端相連接,過濾部的外端與滑行活塞的內端相連接,滑行活塞的外端與施工外筒的頂壁或底壁滑動配合,施工外筒的底壁內設置有一個導熱內殼,該導熱內殼的外壁位于施工外筒的內部,導熱內殼的內部設置有測溫傳感器,該測溫傳感器與信號發射器、電源位于同一個電路回路中,施工外筒的頂壁內嵌入有頂部軸承,頂部軸承的中部與攪拌主軸的頂端轉動配合,攪拌主軸的底端與底部軸承的中部轉動配合,底部軸承的側圍經側固定裝置與施工外筒相連接,且混合裝置位于頂部軸承、底部軸承之間;
所述測溫傳感器包括金屬外殼、左電源線、右電源線、斜面滑板、重滑塊、金屬導電槽、金屬導電片、絕緣條與蠟塊,所述斜面滑板的上下兩端分別與金屬外殼內的兩個對角端相連接,重滑塊的底面沿斜面滑板的頂面滑動配合,重滑塊的頂面、右側面的交接處經蠟塊與金屬外殼的頂壁相粘接,重滑塊的左側面經絕緣條與金屬導電片的內端相連接,金屬導電片的中部經左電源線與電源電路連接,金屬導電片的外端與金屬導電槽正對設置,金屬導電槽經絕緣后壁與金屬外殼的左側壁相連接,且金屬導電槽的背面經右電源線與信號發射器電路連接。
所述金屬外殼的頂壁上設置有線盒以擱置左電源線,左電源線的一端穿經線盒的底壁后與金屬導電片的中部相連接,左電源線的另一端穿經線盒的頂壁后與電源單元的一端相連接。
所述絕緣條包括傾斜部與水平部,傾斜部的高端與重滑塊的左側面相連接,傾斜部的低端經水平部與金屬導電片的內端相連接;所述斜面滑板上近金屬導電槽的部位設置有限位直座,該限位直座的高度大于重滑塊的高度。
所述供熱部包括供熱殼、電路板與加熱器,所述電路板位于供熱殼的內部,電路板的內側面上連接有多個加熱器,電路板的外側面與電源導線的一端相連接,電源導線的另一端穿經推動桿后延伸至施工外筒的外部。
所述供熱殼的頂部、底部的外壁各經一個隔熱部與對應的過濾部的內端相連接。
所述側固定裝置包括左右對稱的左滑動副與右滑動副,左滑動副、右滑動副均包括外滑動體、內滑動桿與外限位口,外滑動體的內部開設有中滑動腔,外滑動體的內端與底部軸承的側圍相連接,外滑動體的外端上開口的部位設置有外限位口,內滑動桿的內端位于中滑動腔的內部,內滑動桿的外端穿經外限位口后與位于外滑動體外部的供熱部相連接,且左滑動副、右滑動副、底部軸承在水平方向的最小寬度之和大于混合裝置的最大寬度。
所述外滑動體的內端與內活塞的中部相連接,內活塞的兩端與中滑動腔的內壁滑動配合,且內滑動桿、外限位口、內活塞的直徑依次增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秀青,未經李秀青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2907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串式文丘里管組合氣液融合裝置
- 下一篇:一種便于移動的調配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