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發動機可控PCJ的油路布置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028663.4 | 申請日: | 2017-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873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13 |
| 發明(設計)人: | 程濤;王岳宇;李仙;蘇學穎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P3/08 | 分類號: | F01P3/08;F01P7/14 |
| 代理公司: | 重慶華科專利事務所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祿 |
| 地址: | 400023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動機 可控 pcj 油路 布置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發動機,具體涉及一種發動機可控PCJ的油路布置結構。
背景技術
汽車發動機缸體是發動機的核心部件,是整個發動機裝配的“母體”。缸體的上部與缸蓋配合形成燃燒室,下部形成空腔為曲柄連桿機構提供運動空間。缸體內一般鑄造加工有油路,用來潤滑各個需要潤滑的部分。隨著渦輪增壓、缸內直噴、高壓縮比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致使發動機的強化程度愈來愈高,活塞所承受的熱負荷也愈來愈大;為了降低發動機油耗,降低活塞的熱負荷,保證活塞工作的可靠性,大多發動機上都采用可控PCJ技術,PCJ(活塞冷卻噴嘴)通過噴射機油的方式對活塞底部進行冷卻。發動機在不同的工作負荷下,通過對PCJ(活塞冷卻噴嘴)進行打開和關閉控制,使發動機在較好的燃油耗區域內工作,進而起到降低燃油消耗的目的。傳統的可控PCJ油路一般布置在缸體內,與缸體內的潤滑油路相連;由于缸體本身的結構較為復雜,再增加油路的布置,導致缸體工藝復雜,容易產生鑄造缺陷,合格率低;同時成本較高。
CN205744105U公開的“一種發動機活塞冷卻系統”,包含主機油通道、副機油通道和連接機油通道,若干活塞冷卻噴嘴連接副機油通道,在副機油通道的入口處設置機油通道堵塞,隔斷連接機油通道與副機油通道的連通,在發動機缸體上副機油通道的入口處安裝電磁閥控制模塊,其進口和出口分別位于機油通道堵塞的兩側,用于控制油路的通斷,電子控制單元ECU連接發動機和電磁閥控制模塊,根據發動機的負荷情況來控制電磁閥控制模塊的通斷,從而控制副機油通道是否能夠提供壓力機油給活塞進行噴油冷卻;能夠根據發動機不同工況實現對活塞的精確冷卻和溫度控制,減小發動機部分負荷情況下的機油消耗,使得發動機更加緊湊,重量更輕,提高整個發動機和整車的燃油消耗指標。
CN102678250A公開了“一種發動機活塞冷卻裝置”,用于解決發動機不同工況下活塞的冷卻問題,它包括控制閥、氣缸體主油道、氣缸體副油道、連通油道、冷卻噴嘴油道和活塞冷卻噴嘴總成,所述控制閥通過感應機油溫度來控制其單向開閉,控制閥安裝在氣缸體主油道與氣缸體副油道之間連通油道的末端,所述氣缸體主油道與發動機潤滑系統元件連通,所述氣缸體副油道通過冷卻噴嘴油道與活塞冷卻噴嘴總成連通;由控制閥與活塞冷卻噴嘴總成的限壓閥共同控制噴油動作,確保發動機在不同工況下,活塞部分均能達到最佳冷卻效果。
上述兩篇文獻中的冷卻油路均布置在缸體內部,導致缸體結構復雜,生產加工困難,因此需對現有的發動機可控PCJ的油路布置結構進行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發動機可控PCJ的油路布置結構,其能夠簡化缸體結構,簡化缸體鑄造、機加工藝;能夠有效的提高缸體的生產效率和合格率,降低成本;能夠在保證缸體生產效率和合格率的同時,保證前罩蓋的生產效率和加工工藝。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發動機可控PCJ的油路布置結構,包括布置在氣缸體內的缸體進油道、進氣側橫向主油道、排氣側橫向主油道,其特征是:還包括布置在前罩蓋內的前端油道和設在前端油道上的電磁閥安裝孔;所述缸體進油道豎直布置在缸體進氣側,其上端與進氣側橫向主油道相通;所述進氣側橫向主油道與排氣側橫向主油道平行布置,且所述進氣側橫向主油道的前端部與排氣側橫向主油道的前端部通過所述前罩蓋內的前端油道連通;所述排氣側橫向主油道上設有多個分支油道,每個所述分支油道上均連接有活塞冷卻噴嘴總成。
進一步,所述前端油道包括長油道、前端與所述長油道的左端部連接的進氣側連通油道、前端與所述長油道的右端部連接的排氣側連通油道;所述進氣側連通油道的后端與所述進氣側橫向主油道的前端對應連接,所述排氣側連通油道的后端與所述排氣側橫向主油道的前端對應連接。
進一步,所述電磁閥安裝孔位于所述長油道的右端部,且所述電磁閥安裝孔中配合安裝有電磁閥;該電磁閥的一端與所述長油道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排氣側連通油道連接。
進一步,所述進氣側橫向主油道上設有與機油泵連接的反饋油道、與缸蓋油道相通的缸蓋進油道。
進一步,所述長油道垂直于所述進氣側橫向主油道或排氣側橫向主油道。
進一步,所述進氣側連通油道的直徑小于或等于所述進氣側橫向主油道的直徑,排氣側連通油道的直徑小于或等于所述排氣側橫向主油道的直徑。
本發明有益的技術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2866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