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傳導的綜合換熱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27015.7 | 申請日: | 2017-10-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49236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27 |
| 發明(設計)人: | 劉則良;吳學群;吳金彪;張劍冰;戴志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5K7/20 | 分類號: | 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孟睿 |
| 地址: | 225001***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傳導 綜合 裝置 | ||
本發明提出一種基于傳導的綜合換熱裝置,將設備內電子器件根據熱流密度大小分類并區別處理,包括低功耗熱源散熱結構、高功耗熱源散熱結構、PCB熱源導熱結構以及集中換熱模塊;低功耗熱源散熱結構用于對設備中熱流密度小的熱源散熱,位于設備壁面處;高功耗熱源散熱結構用于對設備中熱流密度大的熱源散熱;PCB熱源導熱結構用于將PCB上熱源傳導至集中換熱模塊內表面;集中換熱模塊用于接收高功耗熱源散熱結構和PCB導熱結構傳導而來的熱量并集中散熱。本發明降低了設備復雜度、散熱成本低、維修性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子設備結構設計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高熱流密度電子設備系統的綜合換熱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元器件總發熱功率達1010W的密閉電子設備的散熱結構設計,該電子設備為海洋環境下船用艙外設備,環境溫度可達65℃,電子元器件的最大工作溫度為80℃。
背景技術
設備箱體內熱源分兩種結構形式:塊狀熱源和PCB(印制電路板)熱源。塊狀熱源的最大熱流密度達0.675W/cm2,PCB局部最大熱流密度達2.1W/cm2。在溫度升到40℃的情況下,從實驗經驗獲得的各種散熱方法所能處理的最大表面熱流密度為:自然冷卻0.039W/cm2;自由對流和輻射冷卻0.078W/cm2;強迫空氣冷卻0.310W/cm2;直接液體冷卻0.620W/cm2;蒸發冷卻1.085W/cm2。從此可以看出,要實現對該設備的有效冷卻需選擇合適的冷卻方式,同時還要增加散熱面積以減小熱流密度。該密閉設備箱體體積小,總功耗大,必須將熱源熱量導出并在箱體內外形成特定的換熱環境,常規對流冷卻方式已無法實現,目前常用的方案有以下兩種:
(1)液冷方式,塊狀熱源直接貼裝在冷板表面,PCB熱源熱量則通過熱傳導結構傳導至冷板上,通過設備箱體內外液體循環將熱量散出。
(2)在設備箱體外掛空調,熱流密度大的塊狀熱源依大面貼裝,PCB熱源加裝散熱結構并在表面安裝強迫空氣冷卻裝置,將集中熱源熱量分散,通過空調把設備箱體內部熱量帶出,充分降低箱體內部環境溫度,加大溫差從而達到散熱的目的;
實踐經驗表明,上述兩種散熱方案都能夠實現對該設備的冷卻,但是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1)液冷方式需要的冷板、接頭、供液裝置等結構復雜,價格昂貴,成本高。
(2)空調設備防腐性能差,海洋環境下易潮易腐蝕;
(3)設備使用環境惡劣,搖晃震顫嚴重,空調容易損壞,可靠性、維修性差;
無論液冷方式還是外掛空調冷卻方式都需要增加外部設備,使得設備重量增加,體積龐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出一種基于傳導的綜合換熱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傳導的綜合換熱裝置,將設備內電子器件根據熱流密度大小分類并區別處理,包括低功耗熱源散熱結構、高功耗熱源散熱結構、PCB熱源導熱結構以及集中換熱模塊;低功耗熱源散熱結構用于對設備中熱流密度小的熱源散熱,位于設備壁面處;高功耗熱源散熱結構用于對設備中熱流密度大的熱源散熱;PCB熱源導熱結構用于將PCB上熱源傳導至集中換熱模塊內表面;集中換熱模塊用于接收高功耗熱源散熱結構和PCB導熱結構傳導而來的熱量并集中散熱。
進一步,在低功耗熱源散熱結構中,低功耗熱源直接貼裝在設備壁面內側,在接觸面之間均勻涂抹導熱硅脂,在低功耗熱源所處位置對應的外壁處設置散熱齒。
進一步,在高功耗熱源散熱結構中,高功耗熱源集中安裝在面積較大的設備壁面內側,接觸面均勻涂抹導熱硅脂,低功耗熱源對應的外壁處設置散熱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未經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2701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農業的生產設備
- 下一篇:一種模塊化數據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