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加味千金葦莖湯清除阻塞性肺病氣道粘液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024654.8 | 申請日: | 2017-10-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18340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07 |
| 發明(設計)人: | 白建學 | 申請(專利權)人: | 白建學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94 | 分類號: | A61K36/8994;A61P11/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41000 甘***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千金葦莖湯 加味 阻塞性肺病 氣道粘液 魚腥草 桃仁 常規西藥治療 營養支持治療 化痰藥物 用法用量 桔梗 冬瓜仁 瓜蔞仁 浙貝母 黃芩 葦莖 吸氧 辨證 抗生素 中醫 中藥 治療 | ||
一種加味千金葦莖湯清除阻塞性肺病氣道粘液的方法,以中醫辨證為痰熱郁肺證候的AECOPD患者,采用常規西藥治療(抗生素、吸氧和營養支持治療等),在此基礎上加用加味千金葦莖湯。用法用量:加味千金葦莖湯(由葦莖、魚腥草、冬瓜仁、生苡仁、桃仁、桔梗、瓜蔞仁、浙貝母、黃芩等中藥組成)15mL,3次/d,口服,療程10d。治療期間,避免使用其他化痰藥物。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加味千金葦莖湯清除阻塞性肺病氣道粘液的方法,具體地說是以一種加味千金葦莖湯清除阻塞性肺病氣道粘液的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ly exacerbated 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病人,現已證實粘液―纖毛轉運系統結構和功能受損是多種肺部疾病特別是COPD的發生發展過程中關鍵性的病理環節,恢復這一系統正常結構和功能的治療對多種肺部疾病有明顯的改善癥狀及改變疾病預后的作用。目前經研究認為,對此系統有作用的藥物包括β腎上腺素能激動劑、甲基黃嘌呤、激素、利尿劑、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及祛痰劑。但這些藥物一方面作用環節單一,臨床療效有待于進一步評價,另一方面副作用較多。
發明內容
診斷標準:1.1資料與方法;一般資料以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AECOPD病人為研究對象。選擇合格病例6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試驗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試驗組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齡最小56歲,最大79歲,平均年齡(69.17±7.53)歲;病程最短6年,最長30年,平均(16.86±10.97)年;臨床分級:輕型13例,中型11例,重型6例。對照組30例中男22例,女8例;年齡最小58歲,最大80歲,平均年齡(69.05±7.83)歲;病程最短5年,最長30年,平均(17.20±11.25)年;臨床分級:輕型12例,中型13例,重型5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1.2、病例選擇標準;(1)診斷標準:按照1997年中華結核與呼吸雜志4期發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診治規范(草案)”執行。中醫辨證分型標準按《中醫內科學》(第六版)中“肺脹”痰熱郁肺型的辨證標準執行。(2)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西醫診斷標準,中醫辨證為痰熱郁肺型;②知情同意者;③年齡80歲以下者。(3)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②合并癲癇、精神病、腦血管病、活動性肺結核等患者;③年齡80歲以上者;④不合作者。1.3、治療方法;兩組病例均采用相同的常規西藥治療(抗生素、吸氧和營養支持治療等),試驗組在此基礎上加用加味千金葦莖湯。用法用量:加味千金葦莖湯(由葦莖、魚腥草、冬瓜仁、生苡仁、桃仁、桔梗、瓜蔞仁、浙貝母、黃芩等中藥組成,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制劑室制備) 15mL,3次/d,口服,療程10d。治療期間,避免使用其他化痰藥物。1.4、觀察指標和方法:①詳細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體征變化。②治療前后肺功能檢測,包括常規肺功能檢查和脈沖振蕩(IOS)氣道阻力測定(采用德國耶格肺功能儀)。重點觀察如下指標:1s用力呼氣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與FVC的比值、呼吸總阻抗Zrs(kPa?L-1?s-1)、氣道總粘性阻力R5(kPa?L-1?s-1),以上各肺功能指標均取實測值/預計值的相對值(%)。其預測值是根據患者的年齡、身高、體重由肺功能儀自動計算得出。③兩組治療前后粘液―纖毛清除率測定:采用放射性氣溶膠顯像法,測定患者粘液―纖毛清除率(Ct)。具體方法為:將99mTc標記的人血清白蛋白置入醫用氣溶膠發生器中制成氣溶膠,顆粒直徑為(19±16)μm,患者以潮式呼吸方式吸入5~8min,通過與計算機相連的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PECT)對雙肺進行監測,獲得足夠放射活性后,受試者仰臥于SPECT探頭下,視野包括喉至雙肺底,計算機以2幀/min的速度連續掃描90min,將掃描圖像儲存以備分析處理。掃描圖像分析包括:①直觀圖像觀察,計算機可清晰顯示出肺內放射活性的分布及氣溶膠與氣道粘液形成“熱團”運動情況。②定量分析:用圖像處理系統畫出右肺輪廓,以右肺面積的1/3在肺門旁畫出中央感興趣區(C區),余為外周感興趣區(P區)。根據放射性與時間的關系可得到C區與P區的滯留曲線,由此計算出某時刻的氣道清除率(Ct)。Ct=1-Rt。Rt(氣道滯留率)=(某時刻某區的放射性計數/該感興趣區最初的放射性計數)×100% 。1.5、療效標準顯效:靜息狀態下咳喘、呼吸困難、發紺明顯減輕或消失,水腫、肺部羅音消失;有效:上述癥狀及體征減輕;無效:治療前后無變化、加重或死亡。1.6、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白建學,未經白建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2465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