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蓄熱燃燒系統及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23805.8 | 申請日: | 2017-10-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4285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21 |
| 發明(設計)人: | 郭志明;伍韻潔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龍鑫蓄熱工業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3D14/00 | 分類號: | F23D14/00;F23D14/46;F23D14/66;F27D17/00;F27D19/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劉靜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廣州市白云***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蓄熱 燃燒 系統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蓄熱燃燒系統及控制方法,所述蓄熱燃燒系統包括:第一換向閥組,第二換向閥組,分別與第一換向閥組和第二換向閥組連接的第一蓄熱燃燒組和第二蓄熱燃燒組,以及與第一換向閥組、第二換向閥組電性連接的控制器。本發明使放熱和排煙同時進行,在空氣或煙氣換向時非常平穩,換向持續時間較短,不會引起爐壓的波動,并且第一蓄熱燃燒組和第二蓄熱燃燒組共同配合,實施不間斷的持續燃燒,中途基本沒有熄火現象,因此,燃燒穩定可靠,燃燒功率小,爐溫波動小,能夠準確控制溫度,控溫精度達到電爐的控制水平。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蓄熱燃燒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蓄熱燃燒系統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的蓄熱式燃燒器通常都安裝在爐墻的側面或者爐門的兩側,火焰以15度至20度的傾斜角度,橫向噴入爐膛,火焰剛性較大。交替換向的高速火焰橫向掃過鋁液表面,激起層層浪花,不斷破壞鋁液表面的氧化薄膜,形成新的氧化薄膜,又不斷地遭到沖刷破壞,造成鋁水保溫爐氧化燒損加劇,雖節約了能源,但造成了鋁液資源浪費。且傳統的蓄熱室燃燒器交替換向時,大量空氣和煙氣在同一個通道內突然改變流動方向,必然引起爐壓的劇烈波動,爐門逸出的火焰會突然加大加長,并伴有煙氣攪動的噪聲。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本發明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空氣煙氣交替換向時造成鋁液資源浪費以及爐壓波動大的缺陷,提供一種蓄熱燃燒系統及控制方法。
其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蓄熱燃燒系統,包括:第一換向閥組,第二換向閥組,分別與第一換向閥組和第二換向閥組連接的第一蓄熱燃燒組和第二蓄熱燃燒組,以及與第一換向閥組、第二換向閥組電性連接的控制器;所述第一蓄熱燃燒組包括兩個第一蓄熱燃燒室,所述第二蓄熱燃燒組包括兩個第二蓄熱燃燒室;所述第一換向閥組包括第一空氣閥和第一煙氣閥,所述第一空氣閥與其中一個第一蓄熱燃燒室連接,所述第一煙氣閥與另一個所述第一蓄熱燃燒室連接;所述第二換向閥組包括第二空氣閥和第二煙氣閥,所述第二空氣閥與其中一個第二蓄熱燃燒室連接,所述第二煙氣閥與另一個所述第二蓄熱燃燒室連接。所述第一空氣閥和所述第二空氣閥均與空氣通道連通,所述第一煙氣閥和第二煙氣閥均與煙氣通道連通。
首先在控制器內設置定時換向的時間閾值作為之后蓄熱燃燒系統運行中第一換向閥組和第二換向閥組進行換向的基準值。蓄熱燃燒系統運行初始時,控制器指定第一蓄熱燃燒組或第二蓄熱燃燒組之一用于燃燒放熱,另一蓄熱燃燒組則用于排煙蓄熱;以第一蓄熱燃燒組用于初始燃燒放熱為例,當蓄熱燃燒系統運行時,控制器控制第一換向閥組的第一空氣閥打開,第一煙氣閥關閉,使空氣通過第一空氣閥進入其中一個第一蓄熱燃燒室,第一蓄熱燃燒組進行燃燒放熱;同時,第二蓄熱燃燒組用于排煙蓄熱,控制器控制第二換向閥組的第二空氣閥關閉,第二煙氣閥打開,使爐膛內的煙氣經由其中一個第二蓄熱燃燒室排出,且煙氣的熱量被第二蓄熱燃燒室吸收蓄熱;第一換向閥和第二換向閥動作的同時,控制器開始計時,此時蓄熱燃燒系統處于第一狀態。
當控制器計時達到時間閾值時,控制器控制第一換向閥組的第一空氣閥關閉,第一煙氣閥打開,使第一蓄熱燃燒組中另一個第一蓄熱燃燒室用于排煙蓄熱,使爐膛內的煙氣經由另一個第一蓄熱燃燒室排出,且煙氣的熱量被第一蓄熱燃燒室吸收蓄熱;同時,第二蓄熱燃燒組用于燃燒放熱,控制器控制第二換向閥組的第二空氣閥打開,第二煙氣閥關閉,空氣經過第二空氣閥進入另一個第二蓄熱燃燒室,由于第二蓄熱燃燒室之前完成了蓄熱,因此對進入的冷空氣進行了加熱操作,利于燃燒放熱;第一換向閥和第二換向閥動作的同時,控制器重新開始計時,此時蓄熱燃燒系統處于第二狀態。
當控制器計時再次達到時間閾值時,控制器控制第一換向閥和第二換向閥動作,回到第一狀態,如此循環往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龍鑫蓄熱工業爐有限公司,未經廣州龍鑫蓄熱工業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2380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