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風、光和熱儲能互補發電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023241.8 | 申請日: | 2017-10-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4291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30 |
| 發明(設計)人: | 陳九法;任佳;張躍兵;郭劍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新能清潔能源(南京)有限公司;東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F24S23/70 | 分類號: | F24S23/70;F24S10/70;F03D9/25;H02J3/38;H02J3/28 |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業騰飛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2231 | 代理人: | 滕詣迪 |
| 地址: | 210000 江蘇省南京市浦***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光和 熱儲能 互補 發電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力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風、光和熱儲能互補發電系統。
背景技術
日照與風力是完全不可控以及不可預測的,除了日落之后光伏電站完全無法工作之外,還有偶爾出現的云層造成光伏電站發電的波動,而風力電站也會隨著風力大小的變動造成發出的能量波動不定。
光伏與風力發電功率的波動達到一定程度時,會導致電網電壓產生明顯的波動,進而破壞電力系統的電壓穩定性。而電壓的穩定性是電力系統運行重點考慮的問題。
目前,最常使用的方式就是蓄電池儲存電力,但是隨著蓄電池使用材料的不同,延伸出來的問題也不同。最主要就是環保以及成本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風、光和熱儲能互補發電系統,解決了通過存儲的熱能來補償光伏與風力發電功率的波動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風、光和熱儲能互補發電系統,一種風、光和熱儲能互補發電系統,包括風力發電機、光伏電池板、交流穩壓電路、逆變器、鉛碳電池及其補償電路、熔鹽加熱系統、太陽能集熱器群組、熔鹽存儲容器和汽輪發電機,風力發電機發出的交流電接入交流穩壓電路中,光伏電池板發出的直流電一路接入逆變器中,一路接入鉛碳電池及其補償電路中,鉛碳電池及其補償電路連接逆變器,逆變器連接交流穩壓電路,交流穩壓電路輸出的穩壓后的交流電為熔鹽加熱系統供電,熔鹽加熱系統的熔鹽輸出端通過熔鹽泵a連接熔鹽存儲容器,太陽能集熱器群組熔鹽輸出端通過熔鹽泵b連接熔鹽存儲容器,熔鹽存儲容器的熔鹽輸出端通過熔鹽泵c連接熔鹽爐的熔鹽輸入端,熔鹽爐的蒸汽出口管路連接汽輪發電機的蒸汽入口。
汽輪發電機發出的電并入電網。
風力發電機發出的電并入電網,光伏電池板發出的電通過逆變器并入電網。
太陽能集熱器群組為槽式光熱集熱器。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風、光和熱儲能互補發電系統,解決了通過存儲的熱能來補償光伏與風力發電功率的波動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最適合與光熱太陽能集熱器加熱熔鹽儲熱類型發電廠以互補性質運行,當大規模的光伏以及風力電站使用超過8小時的熔鹽儲熱之后,將可實現24×7的穩定電源輸出,而且熔鹽儲熱的方式較現有的儲能方式成本低廉且環保。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系統原理方框圖;
圖2是本發明熔鹽管路連接圖;
圖3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的左視圖;
圖5是在實施例1中的圖1中的A-A視圖;
圖6是底支架與驅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光熱集熱器中扭轉管與聯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集熱管支架與管安裝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圖6中A處局部放大圖;
圖10是圖7的左視圖;
圖11是滑軌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是圖9中的H-H斷面圖;
圖13是同步檢測裝置的使用狀態參考圖;
圖中:熔鹽加熱系統50、熔鹽泵a51、熔鹽泵b52、太陽能集熱器群組53、集熱管54、熔鹽存儲容器55、熔鹽爐56、汽輪機57。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風、光和熱儲能互補發電系統,包括風力發電機、光伏電池板、交流穩壓電路、逆變器、鉛碳電池及其補償電路、熔鹽加熱系統50、太陽能集熱器群組53、熔鹽存儲容器55和汽輪發電機57。
風力發電機發出的交流電接入交流穩壓電路中,光伏電池板發出的直流電一路接入逆變器中,一路接入鉛碳電池及其補償電路中,鉛碳電池及其補償電路連接逆變器,逆變器連接交流穩壓電路,交流穩壓電路輸出的穩壓后的交流電為熔鹽加熱系統50供電,熔鹽加熱系統50自帶熔鹽罐和插入熔鹽罐內并加熱熔鹽罐內熔鹽的電加熱管,交流穩壓電路的輸出端連接電加熱管的輸入端,熔鹽加熱系統50為現有技術,故不詳細敘述。
熔鹽加熱系統50的熔鹽輸出端通過熔鹽泵a51連接熔鹽存儲容器55,熔鹽加熱系統50自帶的熔鹽罐設置熔鹽輸出端口,熔巖輸出端口管路連接熔鹽泵a51的進口,熔鹽泵a51的出口管路連接熔鹽存儲容器55的進口a。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新能清潔能源(南京)有限公司;東南大學,未經中新能清潔能源(南京)有限公司;東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2324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