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烷基化反應裝置及烷基化反應分離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11022086.8 | 申請日: | 2017-10-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1140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05 |
| 發(fā)明(設計)人: | 趙志海;師峰;栗萬博;郭湘波;李永祥;慕旭宏;張久順;龍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01D3/14 | 分類號: | B01D3/14;B01D3/32;C10G7/00;C10G7/10;C10G7/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烷基化 反應 裝置 分離 方法 | ||
1.一種烷基化反應裝置,由烷基化反應單元和烷基化反應產物分離單元組成,所述的烷基化反應單元的產物出口連通所述的烷基化反應產物分離單元;所述的烷基化反應產物分離單元包括依次連通的第一分餾塔、第二分餾塔和第三分餾塔,所述的第一分餾塔設置烷基化反應產物入口,所述的第一分餾塔塔頂氣相出口連通氣體壓縮機入口,氣體壓縮機出口經第一分餾塔塔底再沸器、塔頂回流罐與第一分餾塔塔頂回流入口連通;所述的第一分餾塔塔底液相出口連通所述的第二分餾塔原料入口,第二分餾塔塔頂氣相出口經塔頂冷凝器、塔頂回流罐連通第二分餾塔塔頂回流入口,所述的第二分餾塔塔底設置塔底再沸器,塔底液相出口與所述的第三分餾塔原料入口連通,所述的第三分餾塔塔頂氣相出口經塔頂冷凝器、塔頂回流罐連通第三分餾塔塔頂回流入口,并設置輕餾分出口,所述的第三分餾塔塔底設置塔底再沸器,并設置烷基化產品出口,所述的第一分餾塔為一級脫異丁烷塔,所述的第二分餾塔為二級脫異丁烷塔,所述的第三分餾塔為脫正丁烷塔。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烷基化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分餾塔塔頂回流罐設置第一分餾塔輕餾分出口。
3.一種烷基化反應分離方法,采用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烷基化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含有異丁烷與丁烯的C4餾分與烷基化催化劑接觸進行烷基化反應,反應后物料作為烷基化反應產物排出烷基化反應單元;
(2)將烷基化反應產物引入一級脫異丁烷塔,由一級脫異丁烷塔頂引出的氣相物流經氣體壓縮機增壓后,作為一級脫異丁烷塔底再沸器的熱源,經換熱并冷凝后的塔頂物流一部分作為一級脫異丁烷塔的回流返回塔頂,另一部分得到異丁烷餾分;
(3)一級脫異丁烷塔的塔底液相物流引入二級脫異丁烷塔,由二級脫異丁烷塔頂引出的氣相物流經冷凝冷卻后,一部分作為二級脫異丁烷塔的回流返回塔頂,另一部分得到異丁烷餾分;
(4)二級脫異丁烷塔的塔底液相物流引入脫正丁烷塔,由脫正丁烷塔頂引出的氣相物流經冷凝冷卻后,一部分作為脫正丁烷塔的回流返回塔頂,另一部分作為副產物正丁烷餾分,脫正丁烷塔的塔底液相物流作為烷基化汽油產品。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烷基化反應分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烷基化反應產物由異丁烷、正丁烷和烷基化汽油組成,烷基化汽油為異丁烷與烯烴烷基化反應的反應產物。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烷基化反應分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級脫異丁烷塔分離出的異丁烷餾分占烷基化反應產物中異丁烷餾分的比例為50%~90%。
6.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烷基化反應分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級脫異丁烷塔的塔頂溫度為45~90℃,塔頂絕對壓力為0.6~1.6MPa,塔底溫度為50~110℃;所述的二級脫異丁烷塔的塔頂溫度為45~90℃,塔頂絕對壓力為0.6~1.6MPa,塔底溫度為120~180℃;所述的脫正丁烷塔的塔頂溫度為45~100℃,塔頂絕對壓力為0.4~1.6MPa,塔底溫度為140~220℃。
7.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烷基化反應分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級脫異丁烷塔的塔頂溫度為53~71℃,塔頂絕對壓力為0.7~1.1MPa,塔底溫度為64~80℃;所述的二級脫異丁烷塔的塔頂溫度為52~72℃,塔頂絕對壓力為0.7~1.1MPa,塔底溫度為128~156℃;所述的脫正丁烷塔的塔頂溫度為51~84℃,塔頂絕對壓力為0.5~1.1MPa,塔底溫度為153~199℃。
8.按照權利要求7所述的烷基化反應分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級脫異丁烷塔塔頂需要增壓設備對異丁烷餾分增壓,增壓設備壓縮比范圍為1.3~4.5:1,增壓設備出口壓力為1.0~3.2MPa。
9.按照權利要求8所述的烷基化反應分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級脫異丁烷塔塔頂氣相物流經氣體壓縮機增壓,所述的氣體壓縮機壓縮比范圍為1.8~3.0:1,出口絕對壓力為1.3~2.2MPa。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22086.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