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屈曲支撐構件的余能及余命預測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18014.6 | 申請日: | 2017-10-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8429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6 |
| 發明(設計)人: | 王騰;丁艷梅;郭鳳;劉昱辰 | 申請(專利權)人: | 濰坊科技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1N3/36 | 分類號: | G01N3/36;G01N27/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2700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屈曲 支撐 構件 預測 方法 裝置 | ||
1.一種防屈曲支撐構件的余能及余命預測方法,該方法使用工字鋼支撐架以及安裝在支撐架上的自平衡偽靜力系統和余能測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平衡偽靜力系統包括上千斤頂、下千斤頂、壓力傳感器、上結構反力梁、下結構反力梁、碳纖維支撐棒、雙支撐反力梁支撐構件、支撐構件連接件、千斤頂墊板與支撐構件墊板,所述上千斤頂下端通過千斤頂墊板與所述雙支撐反力梁支撐構件的上頂面相連,上方安裝有上結構反力梁,所述下千斤頂通過千斤頂墊板安裝在所述下結構反力梁的上端,且位于所述雙支撐反力梁支撐構件的下方;所述上千斤頂與下千斤頂的上頂面上均安裝有壓力傳感器;所述上結構反力梁、下結構反力梁之間通過碳纖維支撐棒相連,所述下結構反力梁下端通過支撐構件連接件連接有防屈曲支撐構件,所述支撐構件墊板通過支撐桿安裝在工字鋼支撐架上方,且位于所述防屈曲支撐構件正下方;所述余能測試系統,包括電流傳感器、電阻傳感器、電流及電阻率測試用萬能表以及智能終端,用于進行電流及電阻率的測試及采集;所述自平衡偽靜力系統內的所有構件均進行防電流處理,用于進行防屈曲支撐構件的耗能測試;
所述余能及余命預測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將電阻率測試元件與防屈曲支撐構件按一定尺寸環繞連接后,將電阻率測試元件通過線路與萬能表連接,并將萬能表與智能終端連接;
S2、啟動上千斤頂進行拉伸試驗,下千斤頂進行抗壓試驗,交叉進行拉伸及抗壓試驗,通過智能終端生成滯回曲線及屈服曲線;同時在進行防屈曲支撐構件進行屈曲和極限承載力試驗的過程中,同步進行防屈曲支撐構件電阻率的測試,記錄全過程變化曲線;
S3、試驗結束后,先進行滯回曲線分析,若合適,則進行電阻率試驗曲線與屈服曲線的對應,對應后,在現場對防屈曲支撐構件進行電阻率的測試,將測試曲線對應構件的屈服曲線,就可以得出本構件的剩余能量及剩余壽命,即為余能試驗及余壽分析試驗。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屈曲支撐構件的余能及余命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纖維支撐棒的上下兩端分別穿過所述上結構反力梁、下結構反力梁連接有螺栓。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屈曲支撐構件的余能及余命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鋼支撐架上焊接有加強肋。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屈曲支撐構件的余能及余命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下端焊接有加強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濰坊科技學院,未經濰坊科技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18014.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