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渣油加氫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12968.6 | 申請日: | 2017-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0589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1 |
| 發明(設計)人: | 施瑢;戴立順;劉濤;邵志才;鄧中活;聶鑫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10G45/00 | 分類號: | C10G45/00;C10G47/02;C10G47/12;C10G4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劉國平;顧映芬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渣油 加氫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渣油加氫領域,公開了一種渣油加氫的方法,包括:在加氫處理條件下,將原料渣油引入至含有至少一個加氫反應器的加氫單元中以與其中的渣油加氫催化劑接觸而進行加氫反應,當所述加氫單元中的任一加氫反應器的壓降達到壓降上限時,將加氫反應中的所述原料渣油切換為清洗油以進行清洗處理,直至壓降下降到正常范圍內時,再清洗t時間,然后將所述清洗油切換回所述原料渣油并繼續進行所述加氫反應。通過采用本發明的前述方法進行渣油加氫時,能夠及時將加氫反應器的壓降返回至正常范圍內,減緩加氫處理催化劑的結焦,從而延長裝置的運轉周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渣油加氫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降低反應器壓降的渣油加氫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車用燃料指標的不斷提升以及原油重質化、劣質化趨勢的不斷加劇,提高原油加工深度已是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必由之路,其中,渣油加氫技術備受關注,新建裝置的數量也迅速增加。
固定床渣油加氫處理因其原料的特殊性,一般不對催化劑進行再生利用。然而,在固定床渣油加氫處理過程中,催化劑的用量多且價格昂貴,占生產成本費用的14%以上。因此,合理使用催化劑,延長工業裝置的運轉周期將有利于降低運轉費用,催化劑的使用壽命也是制約渣油加氫裝置長運轉周期的瓶頸。
工業加氫裝置在生產過程中,隨著運轉時間的延長,催化劑由于結焦、金屬沉積或中毒等原因,反應活性不斷下降。為了維持一定的反應苛刻度(如脫硫率),可以采取降低進料量或者提高反應溫度的方法來實現,例如,工業生產中一般的方法是逐步提高反應溫度。
典型的運轉時間和反應溫度的關系曲線可分為三個部分,即運轉初期的快速失活、運轉中期的平緩失活和運轉末期的加速失活。初期的快速失活,是由易生焦物質在催化劑表面的吸附并進一步生成焦炭而引起的;中期的平緩失活,焦炭在催化劑上的沉積達到了穩定,失活主要由于金屬硫化物在催化劑上的積累所致,這一階段的長度決定著整個運轉周期的長短;最后階段的快速失活,產生與大量焦炭和金屬的沉積而引起的孔阻塞。
進一步地,固定床渣油加氫裝置運轉周期一般為6個月到2年。影響運轉周期的因素除了催化劑失活外,還包括反應器中出現熱點和壓降升高等因素。當壓降達到一定值后,將以指數方式迅速增高,最終達到或超過設計允許值而被迫降低處理量,甚至停工。
除了懸浮于油中并能通過機械過濾器的粉狀硫化鐵、其他無機顆粒和焦粉在催化劑床層上部的沉積可以造成壓力升高外,焦炭和金屬在床層內的沉積,使催化劑床層的流通面積減少也是裝置床層壓力上升的主要原因。原料油中的大部分金屬沉積在催化劑上,導致催化劑床層出現偏流,使床層出現熱點,促進結焦反應。由于金屬的沉積和炭的生成積聚,導致床層的局部偏流,隨著金屬和炭的沉積量的增加,反應器內流體偏流加劇,使催化劑床層局部反應加劇,反應熱得不到及時帶走,最終在催化劑床層形成熱點,使催化劑板結失活,催化劑床層壓差逐漸升高,此現象在反應物性質差的前置反應器中更容易產生。
CN1393515A公開了一種渣油加氫處理方法,是在重渣油加氫反應系統中的第一個反應器增設一個或多個進料口,當一反催化劑床層壓降達到限定值時,依次改用下一個進料口。該工藝可以有效地防止床層壓降和延長催化劑的使用壽命。
CN1621142A公開了一種延緩壓降上升的加氫反應器及方法,物流在反應器內先由一個方向流動,當壓差為0.2-0.6MPa時,將物流方向改為與原方向相反的方向,如此類推直至達到設計最大壓差或停工。該反應器及方法可以克服反應器的堵塞和壓降的上升,延長渣油加氫裝置的操作周期。
CN103059927A公開了一種重質油品的加氫處理方法,當第一加氫反應器內的壓降達到壓降上限或反應器內出現熱點時,將油品和氫氣直接從第二加氫反應器引入,該方法可以充分利用所有催化劑的活性,增長了渣油加氫裝置的運轉周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1296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