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智能防欺詐網絡借貸遠程盡調和風險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007579.4 | 申請日: | 2017-10-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1196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03 |
| 發明(設計)人: | 徐永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嘉興市友貸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40/02 | 分類號: | G06Q40/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4300 浙江省嘉興市海鹽***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調和 關聯方 風險控制 價值發現 風控 中央服務器 防欺詐 存儲 人工智能方式 音視頻通信 人工智能 交互應用 身份信息 實時上傳 隨機抽取 資料信息 智能 低成本 核對 網絡 采集 篩選 輸出 評估 展示 調查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智能防欺詐網絡借貸遠程盡調和風險控制方法,基于即時音視頻通信技術及人工智能交互應用技術的遠程盡調和風險控制方法,步驟如下:S1:發起遠程盡調和風控請求;S2:收到遠程盡調和風控請求;S21:核對、再采集借款關聯方的身份信息;S22:調查方隨機抽取中央服務器中存儲的借款關聯方在先提供的若干資料信息,遠程通過遠程盡調和風控器具以人工智能方式展示給借款關聯方,由借款關聯方再次作答,再次作答結果實時上傳存儲于中央服務器中;S3:篩選獲取風險點及價值發現點;S4:評估各風險點及各價值發現點的風險值及價值發現值;S5:輸出風險等級。本發明的方法,可以低成本、高效、客觀的對借貸風險進行控制。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智能防欺詐網絡借貸遠程盡調和風險控制方法,屬于金融信用和金融服務盡調和風險控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國內金融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金融市場準入進一步開放,市場競爭也日益激烈。無論是銀行、小貸公司、典當行、擔保公司、網絡借貸信息中介、融資租賃公司、民間借貸機構、自然人、企業及其他組織等金融直接信用主體,還是為金融提供服務的中介機構、資管機構、網絡借貸金融信息服務平臺等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在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場中強化競爭能力,提高服務水平和效率,如何快速、準確、有效的給借款主體評定信用等級,快速出授信額度、有效進行盡調和風險控制成為金融市場競業重要之重。
現有技術中的線下貸前盡調和風險控制過程的缺點包括至少二點:
(1)盡調和風險控制由人工現場調查完成,過程漫長,風控成本高;
(2)盡調和風險控制過程難度較高,人工判斷需要較豐富經驗,而且易受主觀因素影響,容易造成盡調和風險控制過程中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鑒于現有的線下盡調和風險控制過程貸前存在的上述缺點,本發明提供一種智能防欺詐網絡借貸遠程盡調和風險控制方法,通過該方法,可以低成本、高效、客觀的對借貸風險進行控制,達到甚至超過實地盡調的風控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智能防欺詐網絡借貸遠程盡調和風險控制方法,通過該方法,可以低成本、高效、客觀的對借貸風險進行控制,達到甚至超過實地盡調的風控效果。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智能防欺詐網絡借貸遠程盡調和風險控制方法,基于音視頻和人工智能即時通信技術的運用,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基于即時音視頻通信技術及人工智能交互應用技術的遠程盡調和風險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調查方工作人員啟動遠程盡調和風控程序,發起遠程盡調和風控請求;
S2:借款關聯方收到遠程盡調和風控請求,開啟具備即時音視頻通訊和人工智能交互功能的遠程盡調和風控器具;
S21:調查方遠程通過遠程盡調和風控器具進行智能核對、再采集借款關聯方的身份信息,實時上傳存儲于中央服務器中;
所述通過遠程盡調和風控器具進行智能核對、再采集借款關聯方身份信息的手段包括視頻直播、語音直播、文字圖片文件即時上傳、人臉面部生物特征識別實時上傳、步態特征識別實時上傳、虹膜特征識別實時上傳和靜脈特征識別實時上傳;
S22:調查方隨機抽取中央服務器中存儲的借款關聯方在先提供的若干資料信息,遠程通過遠程盡調和風控器具的人機智能交互界面展示給借款關聯方,由借款關聯方再次作答,再次作答結果實時上傳存儲于中央服務器中;
S3:基于S21和S22獲得的借款關聯方信息,調查方工作人員根據預設的風險和價值發現規則引擎,交叉比對,篩選獲取風險點及價值發現點數據集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嘉興市友貸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未經嘉興市友貸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0757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