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鋁線退火爐余熱回收利用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005000.0 | 申請日: | 2017-10-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6407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06 |
| 發明(設計)人: | 金傳廣;尤漢春;宋大順;陳西府;徐曉洪;劉兆誠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廣盛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7D17/00 | 分類號: | F27D17/00;C21D1/26;C21D1/52;C21D9/54;C22F1/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2286 | 代理人: | 龔建良 |
| 地址: | 224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退火爐 余熱 回收 利用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退火爐退火工藝,具體地涉及一種鋁線退火爐余熱回收利用系統。
背景技術
鋁線冷軋后必須經過退火過程,其目的是為了改善組織結構和性能。鋁線退火的作用主要有:在冷加工的工序中,若制件出現加工硬化、可加工性變壞的現象,必須采用退火的熱處理方法消除冷作硬化,使組織均勻和軟化、硬度降低、可壓力加工性改善,以及要得到好的耐腐蝕性,必須對該鋁線的成品或半成品進行適當的熱處理。目前退火爐采用火焰噴嘴直接加熱方式,主要消耗的能源介質是天然氣,退火爐的節能,是企業降低成本、節約能源、增加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而目前退火爐內天然氣和空氣燃燒后產生高溫煙氣大多沒有利用直接排至大氣中,退火爐煙氣中含有大量的熱,可以加以利用,節能降耗。部分企業設計有煙氣循環利用結構,然熱量未能根據需求充分逐級利用,或者在利用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鋁線冷軋后必須經過退火過程,其目的是為了改善組織結構和性能。鋁線退火的作用主要有:在冷加工的工序中,若制件出現加工硬化、可加工性變壞的現象,必須采用退火的熱處理方法消除冷作硬化,使組織均勻和軟化、硬度降低、可壓力加工性改善,以及要得到好的耐腐蝕性,必須對該鋁線的成品或半成品進行適當的熱處理。目前退火爐采用火焰噴嘴直接加熱方式,主要消耗的能源介質是天然氣,退火爐的節能,是企業降低成本、節約能源、增加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而目前退火爐內天然氣和空氣燃燒后產生高溫煙氣大多沒有利用直接排至大氣中,退火爐煙氣中含有大量的熱,可以加以利用,節能降耗。部分企業設計有煙氣循環利用結構,然熱量未能根據需求充分逐級利用,或者在利用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換熱效果好、回收率高的鋁線退火爐余熱回收利用系統。
一種鋁線退火爐余熱回收利用系統,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設有熱交換器,所述殼體中間設有隔板,所述隔板將殼體分成上下兩部分,殼體上部分為水箱,其兩側分別設有進水管與出水管,殼體下部分為熱交換區,兩側分別設有進煙口與出煙口,所述殼體下方設有排塵口。
作為優選,所述熱交換器由若干根熱交換管組成,熱交換管呈上下布置。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鋁線退火爐余熱回收利用系統,具有設備結構簡單、煙氣余熱回收利用率高、蒸汽產量高、能耗低、節約成本等特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鋁線退火爐余熱回收利用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種鋁線退火爐余熱回收利用系統的熱交換管的橫剖面放大圖。
附圖標記:
1-殼體;2-熱交換器;3-熱交換管;4-翹片;5-隔板;6-水箱;7-進水管;8-出水管;9熱交換區;10-進煙口;11-出煙口;12-排塵口。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中的附圖,對本發明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圖1為本發明一種鋁線退火爐余熱回收利用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鋁線退火爐余熱回收利用系統,包括殼體1,殼體內設有熱交換器2,熱交換器2由多根呈上下布置的熱交換管3組成,熱交換管3由紫銅管制成,其外周設有翹片4;殼體1中間設有隔板5,隔板5將殼體1分成上下兩部分,殼體1上部分為水箱6,其兩側分別設有進水管7與出水管8,殼體1下部分為熱交換區9,兩側分別設有進煙口10與出煙口11,殼體1下方設有排塵口12。
以上所述的實施實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做出些許改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是,凡在本發明的原則范圍內所做的任何修改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廣盛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廣盛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0500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