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地表水環境氨氮去除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04807.2 | 申請日: | 2017-10-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5175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2 |
| 發明(設計)人: | 孟溪;程寒飛;駱守鵬;趙丹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冶華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中冶華天南京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4 | 分類號: | C02F3/34;C12N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偉智信專利商標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25 | 代理人: | 張岱 |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馬鞍山市***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地表 水環境 去除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一種地表水環境氨氮去除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驟:檢測富營養化水體水質的碳氮比;如果檢測出的碳氮比小于預定值,則第一硝化菌群和第二硝化菌群聯合使用;如果檢測出的碳氮比小于預定值,則第一硝化菌群和第三硝化菌群聯合使用。本發明的方法可以降解水體中氨氮濃度,針對性地應對不同碳氮比水體環境。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微生物菌劑制備領域,涉及應用于水體氨氮降解的硝化菌的富集及菌劑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工農業的快速發展,水體中氨氮污染已不容忽視。氨氮對于水體生態危害較大,其濃度過高不僅會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形成湖泛,而且其所形成的游離氨具有較強毒性,對水生生物以及人類健康都有著巨大危害。
水體中的氨氮可通過氨氧化菌氧化生產亞硝酸根,繼而再通過硝化菌氧化生成硝酸根。根據最新的研究結果,水體中的氨氮也可通過“全程氨氧化菌”直接氧化生成硝酸根。參與氨氮硝化過程的微生物大多為化能自養菌,且多數為不可純培養類型。雖然化能自養菌代時長,生長緩慢,發酵培養障礙多且難度大,但由于其高效的單體硝化速率,且不依賴有機碳源的濃度,因此化能自養型硝化菌十分適合自然水體氨氮降解。化能自養型的氨氧化微生物包括氨氧化細菌和氨氧化古生菌,而自養型的硝化菌則主要由硝化球菌和硝化桿菌等類群。他們都以二氧化碳為碳源,通過氧化氨氮或亞硝酸鹽獲得能量進行生長代謝。雖然化能自養菌類的硝化菌具有降解速率快,無需有機碳等多個優點,但由于其能量利用率較低,代時長,增長慢,其產量或許很難滿足水質改善的工程使用。
對于異養類型的微生物來講,如芽孢桿菌等,他們通過同化作用,吸收環境中的碳源和氮源,從而達到降低水中氨氮的目的。雖然這些微生物單體氨氮去除速率較化能自養類型的硝化菌慢很多,且需要吸收有機碳,但這類微生物代時短,產量大,非常適合目前大規模水環境生態治理工程的需求。
對于微生物生長來說,碳氮比是一個關鍵的影響,根據微生物細胞元素組成,其碳氮比大約為16:1,而且碳源物質還要參與呼吸代謝,供給能量。如果環境中營養物質碳氮比較低的話,則會造成菌體代謝緩慢,當碳源消耗完畢后,環境中仍剩余氮源無法被同化吸收。污水處理工藝中,也常通過添加碳源(如乙酸鈉等)來降解含氮物質。
自然水體(河道、湖泊)由于收到污染輸入的影響,其碳氮比范圍較大。對于碳氮比較高的水體,通過異養同化類菌劑的投加,結合曝氣便可有效去除COD(化學需氧量)以及總氮。而對于碳氮比較低的水體,異養菌受碳源濃度較低制約,不利于氨氮的去除。自養類的硝化菌便可發揮其代謝特點,同化大氣中二氧化碳作為碳源,持續的氧化氨氮,去除水體污染。
常見的硝化菌劑大多為單一菌種或由幾種純菌復配而成。菌株確定的微生物制劑便于發酵生產以及品質控制,但就氨氧化及硝化功能來講,共生菌群所達到的效果要強于單一菌株。例如氨氧化古生菌在環境中參與了較高比例的氨氧化,但由于其缺乏三羧酸循環中一些必需酶,因而其生長代謝需要其他菌體為其代謝產生相關中間代謝產物。另外,自然水體(河道、湖泊)不同于反應器,很多理化條件不可控,且存在較多變量,純菌可能受限于復雜多變的自然環境,且在發酵生產過程中易污染雜菌,使得工藝制備程序繁瑣及成本的提高。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簡便、高效的地表水環境氨氮去除方法,該方法應對不同水體狀況針對性地應對不同碳氮比水體環境。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地表水環境氨氮去除方法,包括下述步驟:檢測富營養化水體水質的碳氮比;
如果檢測出的碳氮比小于預定值,則使用上述權方法制備的第一硝化菌群和第二硝化菌群聯合使用;
如果檢測出的碳氮比大于預定值,則使用上述方法制備的的第一硝化菌群和第三硝化菌群聯合使用。
較佳的,所述的第一硝化菌群是按下述方法制備的:
1)采集自然水體中的底泥,制作成底泥懸濁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冶華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中冶華天南京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中冶華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中冶華天南京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0480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