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集成DPF熱再生和機械再生的裝置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03315.1 | 申請日: | 2017-10-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42391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22 |
| 發明(設計)人: | 劉彤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億科汽車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N3/025 | 分類號: | F01N3/025;F01N3/023;F01N9/00;F01N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魏騫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濱海新區華苑產業***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集成 dpf 再生 機械 裝置 系統 | ||
本發明提出一種集成DPF熱再生和機械再生的裝置系統,包括:發動機、DPF主動再生系統、微粒捕集器,DPF主動再生系統通過第一排氣管與微粒捕集器的進氣端連接,發動機系統通過第二排氣管與微粒捕集器的進氣端連接,微粒捕集器的出氣端連接第三排氣管,其中,DPF再生系統包括:燃油箱的出油口通過油管連接燃油泵的進油口,燃油泵的出油口通過油管連接油量調節閥的進油口,油量調節閥的出油口通過油管連接渦輪燃燒器,渦輪燃燒器通過第一排氣管連接微粒捕集器的進氣端。本發明采用機械再生和熱再生相結合的方式,結構緊湊,可以提高DPF再生效率,延長DPF的使用壽命,同時降低DPF再生系統的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微粒捕集器再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集成DPF熱再生和機械再生的裝置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柴油車保有量以及環境污染的壓力與日劇增,用于控制柴油機尾氣排放的標準越來越嚴格。DPF(Diesel?Particulate?Filter微粒捕集器)技術是目前滿足柴油機尾氣排放的法規對顆粒物排放要求最有效的方法。DPF(Diesel?Particulate?Filter微粒捕集器)技術主要式使尾氣通過布置在排氣管中的過濾材料,利用碰撞、吸附、攔截活重力沉降的原理將顆粒物從氣流中分離出來。隨著過濾材料上的顆粒物的累積,導致過濾孔堵塞,使排氣阻力增加,導致發動機的動力性和經濟性同時下降,因此,必須及時除去DPF中的顆粒物,這就是DPF的再生。
DPF的再生技術是DPF能否在柴油發動機正常工作的關鍵。柴油機正常工作時,排氣溫度在240℃~500℃,而顆粒物主要為未燃盡的碳顆粒,燃點高達550℃~600℃,因此依靠排氣溫度很難將DPF上積累的顆粒物從DPF上清除。顆粒捕捉器的再生一般是利用外界能量提高捕集器內的溫度,使顆粒著火燃燒;或者通過使用某些催化劑降低顆粒的著火溫度,使之能在正常的柴油機排氣溫度下著火燃燒分解。根據是否降低顆粒物燃點的原理,可以將DPF再生技術分為主動再生和被動再生。采取不降低顆粒物燃點的再生方式為主動再生,降低了顆粒物燃點的再生方式為被動再生。主動再生是利用外加能源使排氣溫度達到550℃~600℃而進行再生,主要有噴油或噴燃氣助燃再生、電加熱再生、微波加熱再生、紅外加熱再生、噴氣再生等。被動再生是利用燃油添加劑或催化劑等降低顆粒著火溫度,使顆粒在正常的柴油機排氣溫度下燃燒進行再生,主要有燃油添加劑再生、催化劑涂層再生等。在國內相關環保法規對機動車尾氣污染物排放的要求日趨嚴格的情況下,通過研究DPF主動再生和被動再生技術的發展歷史和現狀,可以明確國內DPF再生技術的發展方向,對選擇適合的DPF再生方法具有重大意義。
但是以往的各種DPF再生方式存在效率低、系統復雜、運行成本高等問題,因此開發出再生效率高、系統結構簡單、成本低的主動再生系統成為國內DPF再生系統的主要任務。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集成DPF熱再生和機械再生的裝置系統,采用機械再生和熱再生相結合的方式,結構緊湊,可以提高DPF再生效率,延長DPF的使用壽命,同時降低DPF再生系統的成本。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集成DPF熱再生和機械再生的裝置系統,包括:發動機、DPF主動再生系統、微粒捕集器,所述DPF主動再生系統通過第一排氣管與所述微粒捕集器的進氣端連接,所述發動機通過第二排氣管與所述微粒捕集器的進氣端連接,所述第一排氣管與第二排氣管通過三通連接后連接到微粒捕集器的進氣端,微粒捕集器的出氣端連接第三排氣管,其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億科汽車電子有限公司,未經天津億科汽車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0331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