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治療食道癌的中藥復方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998809.1 | 申請日: | 2017-10-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6139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06 |
| 發(fā)明(設計)人: | 于大永;金旭東;馮寶民;盧軒;史麗穎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36/748 | 分類號: | A61K36/748;A61P35/00;A61P1/00 |
| 代理公司: | 大連八方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21226 | 代理人: | 朱秀芬 |
| 地址: | 116622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食道癌 中藥 復方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治療食道癌的中藥復方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食道癌是臨床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也是一種較為難治的疾病,嚴重威脅著人民身體健康。食道癌起病隱匿,早期可無癥狀。部分患者有食管內異物感,或自食物通過時緩慢或有梗噎感。也可表現為吞咽時胸骨后燒灼、針刺樣或牽拉樣痛。進展期食管癌則常因咽下困難,該時期病情較為嚴重,喪失了手術治療機會,放化療成為治療的主要手段。中晚期食道癌患者在治療期間或治療后癌細胞的轉移而導致患者病情反復發(fā)作,而且晚期食道癌在治療過程中常出現對某些化療藥物的較強耐藥性,因此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而且放化療對人體傷害極大并且會帶來常人無法忍受的痛苦,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造成正常細胞的損傷,引起多種嚴重的并發(fā)癥。而中醫(yī)藥在治療食道癌方面有著諸多的優(yōu)勢。食道癌在中醫(yī)學屬“噎隔”范疇,中醫(yī)學認為,本病的發(fā)生多由憂思惱怒、飲酒嗜辛、勞傷過度,導致肝郁、脾虛、腎傷,形成氣郁、血癖、痰凝、火旺、津枯等一系列病理變化所致,其病變部位,雖然主要在食道和胃,但與肝、脾、噎隔可造肝郁腎等臟的功能失調有密切關系。中醫(yī)藥因具有活血化疲、清熱解毒、扶正固本等功效而發(fā)揮抗腫瘤作用,可作用于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多個環(huán)節(jié)。中藥在抑制殺傷腫瘤細胞、改善癥狀以及減輕放化療不良反應、延長患者生存期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但目前治療食道癌的有效中藥復方還很稀缺。
目前對于治療食道癌主要采用西藥放化療治療方式。其治療效果不但不理想而且還對病人自身造成了很多的損傷,這樣就對患者造成身體和心理諸多方面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中藥作為我國的瑰寶,經現代研究表明具有多靶點多角度治療食道癌作用,可以達到減少放化療所造成的身體損傷,但其治療周期較長以及味道不佳使得許多患者接受不了。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目的在于克服以上問題的缺陷,提供一種用于治療早、中、晚期食道癌的中藥復方及其制備方法。
為實現上述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食道癌的中藥復方,它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石蟬草25~35份、冬凌草20~25份、白花蛇舌草15~20份、旋復花10~15份、沒藥10~15份、山豆根15~25份、甘草8~15份、人參15~25份、乳香8~13份、半枝蓮25~35份。
上述治療食道癌的中藥復方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原料藥配比取石蟬草、冬凌草、白花蛇舌草、旋復花、沒藥、山豆根、甘草、人參、乳香、半枝蓮,粉碎混勻,用70%乙醇作為提取溶劑,70~80℃加熱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2小時,每次提取溶劑用量為原料藥總重量10~15倍,過濾,得藥渣A和提取液A,濃縮提取液A得浸膏A,再將浸膏A通過FU-01大孔吸附樹脂柱,先用水洗脫,再用70%乙醇溶液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濃縮干燥,即得提取物A;
(2)取步驟(1)中藥渣A用50%乙醇作為提取溶劑,加熱回流提取6次,每次提取45分鐘,每次溶劑用量為藥渣A重量8~10倍,過濾,得藥渣B和提取液B,濃縮提取液B得浸膏B,再將浸膏B通過FU-06大孔吸附樹脂柱,先用水洗脫,再用90%乙醇溶液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濃縮干燥,即得提取物B;
(3)將提取物A和提取物B混勻,即得。
上述制備方法中,步驟(1)和步驟(2)中用水洗脫大孔吸附樹脂柱的量為每克浸膏需0.5~1L水,用乙醇量為每克浸膏需1~2L乙醇。
一種含上述中藥復方的藥物制劑,由所述中藥復方和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制成片劑、膠囊劑或滴丸;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為藥物領域在制備上述劑型中常規(guī)和通用的輔料,并按照本領域常規(guī)制備方法制得。
上述中藥復方應用在治療食道癌的藥物中。
本發(fā)明所用的原料的藥效:
山豆根:味苦、性寒,有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常用于咽喉腫痛,牙齦腫痛。
白花蛇舌草:味微苦、甘、性寒。歸胃、大腸、小腸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的功效,常用于癰腫瘡毒,咽喉腫痛,毒蛇咬傷,熱淋澀痛。
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止咳祛痰、補脾和胃、調和諸藥的功效。
半枝蓮:味辛。性平。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乳香:味辛、苦、性溫。歸心、肝、脾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常用于氣滯血瘀痛證,瘡瘍癰腫,跌打損傷。
沒藥:味辛、苦、性溫。歸心、肝、脾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常用于氣滯血瘀痛證,瘡瘍癰腫,跌打損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大學,未經大連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9880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垃圾桶
- 下一篇:帶有搖擺蓋的腳踏垃圾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