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提升后碰性能的后地板框架梁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998615.1 | 申請日: | 2017-10-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0199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3 |
| 發明(設計)人: | 楊偉;陳定方;浦傳波;吳志杰;未巖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吉利汽車研究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5/20 | 分類號: | B62D25/20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郝傳鑫,賈允 |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寧***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提升 性能 地板 框架 | ||
1.一種提升后碰性能的后地板框架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地板縱梁、后地板橫梁、撐板、減震器加強板和后地板C環總成結構(5),
所述后地板縱梁包括后地板左縱梁(1)和后地板右縱梁(2),所述后地板橫梁包括油箱橫梁(3)和車架橫梁(4),所述油箱橫梁(3)和所述車架橫梁(4)橫向平行焊接于所述后地板左縱梁(1)和所述后地板右縱梁(2)下側,所述后地板C環總成結構(5)焊接于所述后地板左縱梁(1)和所述后地板右縱梁(2)上側,所述后地板C環總成結構(5)的兩個末端分別與上車身左側C環結構(6)和上車身右側C環結構(7)焊接,
所述撐板焊接于所述后地板縱梁上側,所述撐板和所述后地板C環總成結構(5)分別與所述減震器加強板焊接,且所述后地板C環總成結構(5)、所述撐板和所述減震器加強板形成三角形框架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后碰性能的后地板框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撐板包括左撐板(9)和右撐板(10),所述左撐板(9)和所述右撐板(10)分別焊接于所述后地板左縱梁(1)和所述后地板右縱梁(2)的上側,且所述左撐板(9)和所述右撐板(10)呈對稱分布。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后碰性能的后地板框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C環總成結構(5)包括第一段(51)、第二段(52)和第三段(53),所述第一段(51)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段(52)連接,所述第一段(51)的另一端與所述上車身左側C環結構(6)連接,所述第三段(53)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段(52)連接,所述第三段(53)的另一端與所述上車身右側C環結構(7)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提升后碰性能的后地板框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震器加強板包括左減震器加強板和右減震器加強板(11),所述左減震器加強板具有第一焊接點和第二焊接點,所述右減震器加強板(11)具有第三焊接點和第四焊接點,所述第一焊點與所述第三焊點對稱設置,所述第二焊點與所述第四焊點對稱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提升后碰性能的后地板框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減震器加強板通過所述第一焊點與所述第一段(51)連接,所述左減震器加強板通過第二焊點與所述左撐板(9)連接,所述右減震器加強板(11)通過所述第三焊點與所述第三段(53)連接,所述右減震器加強板(11)通過第四焊點與所述右撐板(10)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提升后碰性能的后地板框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點與所述第四焊點的連線將所述后地板框架梁結構分為前端乘員保護區域(a)和后端變形區域(b)。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提升后碰性能的后地板框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左、右縱梁在前端乘員保護區域(a)與所述后端變形區域(b)的材料厚度不同,且所述后地板左、右縱梁在所述前端乘員保護區域(a)的材料厚度大于所述后端變形區域(b)的材料厚度。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提升后碰性能的后地板框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左縱梁(1)和所述后地板右縱梁(2)在所述前端乘員保護區域(a)和所述后端變形區域(b)的不同厚度的材料通過激光焊接在一起。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提升后碰性能的后地板框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左縱梁(1)和所述后地板右縱梁(2)在后端變形區域(b)上設置有潰縮筋(1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吉利汽車研究開發有限公司,未經寧波吉利汽車研究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98615.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汽車車體
- 下一篇:一種汽車地板總成及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