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巴戟天低聚糖成分的鑒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996983.2 | 申請日: | 2017-10-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43663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11 |
| 發明(設計)人: | 黃璐琦;郝慶秀;郭蘭萍;康利平;朱壽東;余意;胡明華;馬方勵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0/02 | 分類號: | G01N30/02;G01N30/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關暢;吳愛琴 |
| 地址: | 100005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巴戟天 聚糖 成分 鑒別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UPLC?QTof/MS的巴戟天低聚糖成分的鑒別方法。包括:制備樣品溶液及對照品溶液;采用UPLC?QTof/MS進行檢測,根據檢測結果,確定巴戟天低聚糖成分。本發明優化了巴戟天藥材低聚糖的色譜和質譜分離和檢測條件,利用Acquity UPLC BEH Amide C18柱,通過UPLC?QTof/MS檢測系統,成功分離并鑒定了巴戟天藥材中19個低聚糖成分,為巴戟天創新藥物開發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化學成分分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UPLC-QTof/MS的巴戟天低聚糖成分的鑒別方法。
背景技術
中藥巴戟天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主產于廣東、福建、廣西、海南等地,是傳統補腎陽的良藥,為四大南藥之一,具有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功效。巴戟天主要含有糖類、脂類、蒽醌、有機酸等成分。目前,從巴戟天藥材中分離鑒定的糖類成分有果糖、蔗糖、巴戟甲素、蔗果三糖、耐斯糖、I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菊粉二糖至七糖。低聚糖因其廣泛的生物活性是目前研究熱點之一,但是目前對巴戟天中藥效顯著的低聚糖糖產品的研發相對滯后,低聚糖的鑒定主要采取提取、分離和純化或衍生化后,再利用核磁共振譜、質譜等方法鑒別,實驗耗時長,費用大;并且未見有對巴戟天低聚糖成分進行全面表征的研究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UPLC-QTof/MS的巴戟天低聚糖成分的鑒別方法。
本發明所提供的基于UPLC-QTof/MS的巴戟天低聚糖成分的鑒別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1)制備樣品溶液及對照品溶液:
將巴戟天的根干燥、粉碎、過篩,用甲醇水溶液超聲提取,離心,收集上清液,將上清液過濾,得到樣品溶液,備用;
用甲醇水溶液將對照品溶解,得到對照品溶液,備用;
2)采用UPLC-QTof/MS進行檢測,根據檢測結果,確定巴戟天低聚糖成分。
上述方法步驟1)中,所述過篩具體可為過40目篩。
所述甲醇水溶液具體可為體積濃度30%的甲醇水溶液。
所述超聲提取在室溫下進行。
所述超聲提取可進行多次,具體可為2次。
每次超聲提取的時間可為30min。
所述離心的條件可為12000g離心10min。
所述過濾可為經0.2μm微孔濾膜過濾。
所述對照品為: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D(+)葡萄糖、蔗糖、蔗果三糖以及耐斯糖,純度均≥98%。
上述方法步驟2)中檢測的實驗條件如下:
色譜條件:
色譜柱:Acquity UPLC BEH Amide C18(2.1x 100mm,1.7μm);
流動相A:80%乙腈水溶液(v/v,含0.1%氨水),流動相B:30%乙腈水溶液(v/v,含0.1%氨水);
洗脫梯度:0~0.5min(0→0A,即洗脫液是100%的流動相B),0.5~2.0min(0→10%A),2.0~2.5min(10%→13%A),2.5~9.0min(18%→34%A),9.0~14min(34%→50%A),14~16min(50%→60%A),16~18min(60%→60%A);
柱溫35℃;
流速:200μL·min-1;
進樣量:1.0μL。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未經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9698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