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激振式玉米摘穗輥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995501.1 | 申請日: | 2017-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7468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23 |
| 發(fā)明(設計)人: | 耿瑞陽;何珂;姜萌;王騫;金城謙;印祥;馬清蘭;楊善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D45/02 | 分類號: | A01D4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陳娟 |
| 地址: | 255000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新***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激振式 玉米 摘穗輥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激振式玉米摘穗輥,包括斷面為橢圓結構的長、短摘穗輥、導錐、可調軸承座和強拉段等,所述長摘穗輥橢圓橫截面的長軸與短摘穗輥橢圓橫截面的短軸相匹配,所述長摘穗輥和短摘穗輥與導錐通過連接軸連接,所述可調軸承座套在連接軸上并緊靠在長摘穗輥和短摘穗輥上,所述強拉段安裝在長摘穗輥和短摘穗輥的后端,所述長摘穗輥和短摘穗輥上均焊有螺旋凸棱。本發(fā)明摘穗輥結構具有結構簡單、功耗小,且作業(yè)過程不會出現(xiàn)啃傷籽粒和啃落籽粒,能實現(xiàn)低損高效摘穗的特點。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農業(yè)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激振式玉米摘穗輥。
背景技術
玉米收獲機作為實現(xiàn)玉米生產機械化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對玉米的收獲效率和收獲質量有很大的影響。目前玉米收獲原理主要采用兩種作業(yè)方式,一個是通過一對帶有螺旋凸棱的圓柱形摘穗輥對玉米莖稈的強制拽拉實現(xiàn)果穗與莖稈的分離,一個是通過一對拉莖輥和摘穗板的配合,實現(xiàn)果穗與莖稈的分離,這兩種方式的本質沒有什么區(qū)別,即通過對莖稈施加拽拉力,當該拽拉力大于果柄與果穗或者果柄與莖稈之間的連接力時,即可實現(xiàn)果穗與莖稈的分離。對于第一種方式,由于果穗與帶有螺旋凸棱的摘穗輥持續(xù)接觸,必然導致果穗的啃傷和籽粒的脫落;對于第二種方式,由于莖稈要進入拉莖板間隙以及摘穗過程果穗受到強有力的沖擊力作用,很容易導致莖稈的斷裂,從而出現(xiàn)了摘穗臺的堵塞,影響了玉米收獲機的工作可靠度。為此,許多學者對其結構進行了改進研究,主要采用仿生方式或者改變摘穗輥上螺旋旋凸棱結構的方式,降低摘穗輥對果穗的啃傷,但是其沒有改變拽拉摘穗的工作原理,所以研究新原理新方法實現(xiàn)果穗與莖稈分離對提高果穗收獲效率、降低果穗籽粒啃傷和脫落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發(fā)明內容
基于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激振式玉米摘穗輥,提高玉米收獲的效率,降低果穗籽粒的啃傷和落粒損傷。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激振式玉米摘穗輥,包括長摘穗輥、短摘穗輥、導錐、可調軸承座和強拉段,所述長摘穗輥和短摘穗輥與導錐通過連接軸連接,所述可調軸承座套在連接軸上并緊靠在長摘穗輥和短摘穗輥上,所述強拉段安裝在長摘穗輥和短摘穗輥的后端,所述長摘穗輥和短摘穗輥上均焊有螺旋凸棱。
優(yōu)選地,所述長摘穗輥和短摘穗輥的斷面結構橫截面均為大小相同的橢圓形,所述長摘穗輥橢圓橫截面的長軸與短摘穗輥橢圓橫截面的短軸相匹配。
優(yōu)選地,所述短摘穗輥設置于玉米收獲機的內側,所述長摘穗輥位于玉米收獲機的外側。
優(yōu)選地,所述橢圓形斷面結構的橢圓的短軸長度為80-110mm、長軸的長度為88-125mm。
優(yōu)選地,所述螺旋凸棱高度為8-10mm。
優(yōu)選地,所述強拉段包括切斷刀和緊固螺釘,所述長摘穗輥、短摘穗輥后端的外表面磨削出刀座平面,所述切斷刀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刀座平面上。
優(yōu)選地,所述切斷刀沿刀座平面等角度的安裝有2把切斷刀或4把切斷刀,每把所述切斷刀通過至少3個緊固螺釘固定在刀座平面上。
優(yōu)選地,所述導錐通過連接軸以螺紋方式與摘穗輥連接,所述導錐內部的螺紋與其旋轉方向相反。
優(yōu)選地,所述導錐的錐角不大于67度。
優(yōu)選地,所述可調軸承座位于導錐與摘穗輥之間且安裝在連接軸上。
本發(fā)明中,(1)本發(fā)明采用一對斷面為橢圓形結構的摘穗輥,在對莖稈進行下拉過程可以使莖稈產生高頻震蕩,從而使果穗在接觸到摘穗輥之前就被振落,避免了果穗與摘穗輥的持續(xù)接觸,降低了螺旋凸棱對果穗的啃傷,提高了玉米的收獲質量;
(2)由于摘穗過程避免了果穗與摘穗輥的持續(xù)接觸,可以進一步提高摘穗輥的轉速,有利于提高玉米的收獲效率,降低玉米收獲的成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理工大學,未經(jīng)山東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9550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