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變徑筒形件的剛模-柔性模復合成形裝置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991808.4 | 申請日: | 2017-10-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95170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04 |
| 發明(設計)人: | 王朋義;王忠全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1D26/021 | 分類號: | B21D26/021;B21D26/031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權 |
| 地址: | 710021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變徑筒形件 柔性 復合 成形 裝置 方法 | ||
1.一種變徑筒形件的剛模-柔性模復合成形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柱塞(1)、壓邊圈(2)、組合凹模(4)和第二柱塞(5);
所述第一柱塞(1)具有一端封閉另一端敞開的內腔,第一柱塞(1)封閉端設置有介質孔(11),組合凹模(4)包括兩個半凹模,兩個半凹模合在一起形成與待成形零件外形相同的型腔(41),使用時,壓邊圈(2)位于組合凹模(4)的上方,壓邊圈(2)和組合凹模(4)之間設置有待成形板材(3),第一柱塞(1)的封閉端伸入組合凹模型腔(41),第二柱塞(5)通過第一柱塞(1)的敞開端伸入第一柱塞(1)的內腔,第一柱塞(1)內腔中填充有粘性介質(6)。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變徑筒形件的剛模-柔性模復合成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塞(1)封閉端設置有四個介質孔(11)。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變徑筒形件的剛模-柔性模復合成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質孔(11)的直徑為8mm~20mm。
4.基于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變徑筒形件的剛模-柔性模復合成形裝置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根據待成形零件的尺寸計算需用的板材尺寸,將待成形板材(3)置于壓邊圈(2)的下表面與組合凹模(4)的上表面之間,并施加壓邊力F1,且將待成形板材(33)夾緊;
步驟二,對第一柱塞(1)施加速率V1,待成形板材(3)被拉深變形為筒形件,直至底部與組合凹模型腔(41)底面接觸;
步驟三,在第一柱塞(1)的內腔中填充粘性介質(6),并將第二柱塞(5)從第一柱塞(1)敞開端置入第一柱塞(1)內腔中,對第一柱塞(1)施加作用力F3,使其位置保持不變,第二柱塞(5)以速度V2向下運動,粘性介質(6)在第二柱塞(5)的作用下通過介質孔(11)流入組合凹模型腔(41),并作用于板材,板材在粘性介質(6)壓力作用下逐漸變形,并最終貼靠組合凹模型腔(41);
步驟四,將第一柱塞(1)和第二柱塞(5)從組合凹模(4)中移出,打開組合凹模(4),將成形后的零件取出。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成形板材(3)的材質為不銹鋼,牌號為1Cr18Ni9Ti或0Cr18Ni9,厚度為0.8mm-2.0mm。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一中所述的待成形零件為變徑筒形零件,其最大直徑為500mm-1500mm。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三中所述的粘性介質(6)為分子量范圍在500Kg/mol~750Kg/mol之間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膠,其物態為半固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科技大學,未經陜西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91808.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