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綠色水稻種植與魚混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990462.6 | 申請日: | 2017-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73436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26 |
| 發明(設計)人: | 鄭曉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曉華 |
| 主分類號: | A01G22/22 | 分類號: | A01G22/22;A01K61/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2000 山東省濟寧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稻 綠色水稻 混養 養魚 種植 稻田養魚 農藥污染 除草劑 生物有機肥 有效地控制 農業環境 速效化肥 水稻田 沼液肥 生態平衡 病蟲害 稻田 水質 凈化 收獲 養殖 預防 建設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綠色水稻種植與魚混養方法,涉及水稻養殖技術領域,包括水稻田建設、綠色水稻種植、稻田養魚以及水稻及魚收獲等過程,本發明采用的混養方法,不僅可以預防病蟲害,而且每畝水稻地產魚200?300斤,產水稻850?1200斤,養魚的稻田一般可增加水稻產量5?10%,因為水稻田里養魚,使用生物有機肥和生物沼液肥,不使用除草劑、不使用速效化肥等,有效地控制農藥污染,凈化了水質,促進生態平衡,確保良好的農業環境。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工藝品表面處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綠色水稻種植與魚混養方法。
背景技術
水稻是草本稻屬的一種,也是稻屬中作為糧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種。原產中國,七千年前中國長江流域就種植水稻。現有的水稻種植一般都是在一定水深的條件下種植,方式較為單一,僅僅種植水稻而已,并沒有與其他作物或者魚類、蝦類等進行混合養殖,加上工業用肥的長期使用,不僅導致了土壤資源的退化,而且,水稻的抗病能力也得不到提高,病蟲害現象較為頻繁。
中國專利申請號為201610873807.5公開了一種水稻草魚共生除蟲養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基地整理:深耕土地,深度為40~60cm,且實施基肥,每畝施腐熟土雜肥、腐熟人畜糞;(2)育苗:齊苗前以淺水濕潤為主,出苗后淺水勤灌;每畝噴施拮抗細菌發酵液和三環唑的混合物,兌水45kg細水快速噴霧,矮化秧苗;(3)病蟲害防治:將200條草魚放置在秧田之前,通過罩子包裹秈稻組合的秧苗根部,采用拮抗細菌發酵液和三環唑的混合物對葉面進行噴灑。在育苗的過程的,通過抗細菌發酵液和三環唑的混合物對秧苗進行預防稻瘟病,而且草魚可吃稻田中的蟲卵,達到共生狀態,有效利用了蟲卵。并且由抗細菌發酵液和三環唑的混合物的殺蟲功效很強,而且持久性強。
又如,中國專利申請號為201610874176.9公開了一種生態水稻鯉魚養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稻田選擇與處理,面積為3-4畝,田埂高度為0.6-1.2m,田埂面的寬度不小于0 .8m,稻田內設有苗床,苗床的高度為0.2-0.3m,苗床寬度為1.2-1.4m,苗床間距為0.4-0.6m;步驟2:施肥,每畝發酵有機肥800-1000kg,埋入苗床中,埋入深度為8-12cm;步驟3:注水,稻田完成施肥10-12d后注水,保持田水淹過苗床的高度在3-5cm;步驟4:秧苗插栽,水稻品種為嘉優968,秧苗插栽結束,保持稻田水面高于苗床10-15cm;步驟5:魚苗放養,在秧苗插栽3-5天后,在畝稻田內放鯉魚苗種800-1500尾;步驟6:蟲害防治;步驟7:農藥降解。其針對稻田里噴灑農藥后鯉魚體內有較多農藥殘留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生態水稻鯉魚養殖方法。
上述兩種方法雖然都提到了將水稻與魚進行混養來預防病蟲害,但是效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進行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防銹性能優異、環保性好的綠色水稻種植與魚混養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所提供的一種綠色水稻種植與魚混養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水稻田建設:
a)先用旋耕機將暴曬好的水稻田旋耕好,并用激光平地儀將農田整平;
b)在水稻田四周筑起高0.8-1.0m高的圍堰(加寬加固),水稻就像種在盆地里一樣,在沿水稻田梗內側四周開挖環形養魚溝、溝寬1.0-1.5m,深1.5-1.8m(每隔30米溝長設計一個上人臺階,防止種地人員淹死);
c)在水稻田中間開溝建涵,挖“井”字形或“日”字形田間溝,田間溝寬0.7-1.0m,深0.6-0.9m,涵長寬深為7×7×1.6m,環形養魚溝和田間養魚溝面積約占稻田總面積的10-15%左右;
d)水稻田設進水和排水口;
(2)綠色水稻種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曉華,未經鄭曉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9046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秧盤育苗拋秧種田的工藝方法
- 下一篇:一種改良稻米加工品質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