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小血管搭橋術中輔助吻合口成形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985896.7 | 申請日: | 2017-10-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9534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19 |
| 發明(設計)人: | 王剛;漆松濤;張國忠;李明洲;馮文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剛 |
| 主分類號: | A61B17/11 | 分類號: | A61B17/11;A61B90/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圣理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44302 | 代理人: | 頓海舟,李唐明 |
| 地址: | 510515 廣東省廣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血管 搭橋 輔助 吻合 成形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血管搭橋術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小血管搭橋術中輔助吻合口成形裝置。
背景技術
血管重度狹窄或閉塞是最常見的引起人缺血性疾病的原因,可導致嚴重的殘疾甚至死亡,為社會、家庭帶來嚴重負擔。傳統的醫療技術在顯微鏡下利用無創縫合線進行血管端側吻合法是最經典的血運重建外科技術,應用于冠脈搭橋、顱內外血管搭橋,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死亡、殘疾風險,但隨著血管直徑的減小,即使在高倍顯微鏡下,吻合口的直視化仍然存在困難,容易導致漏縫或誤縫對側血管壁,導致吻合口漏血或不通,吻合技術難度成倍增加,對術者的要求高并且手術時間相應延長,增加了術后并發癥的風險,極大的限制了該技術的普遍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問題提出的,技術方案1提供了一種血管吻合術中輔助吻合口成形裝置,應用于小血管搭橋術中,在不增加血管內膜損傷的前提下,將受體血管兩層血管壁隔離開,增加術中顯微鏡下的可視化程度,達到優化縫合程序、提高吻合速度、縮短手術時間的目的,從而降低手術難度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具體包括第一球體和第二球體,還包括同時連接所述第一球體和第二球體的連接線,所述第二球體的直徑不小于第一球體的直徑,所述連接線為柔性連接線。
優選的,所述第一球體和第二球體的材質相同。
優選的,所述第一球體的直徑為1mm~2mm。
優選的,所述第二球體的直徑為2mm~3mm。
優選的,所述連接線的徑向直徑為0.1~0.3mm。
優選的,所述第一球體和第二球體為表面光滑的金屬球;
優選的,所述連接線為金屬絲線,采用金屬絲線的目的在于其與金屬球作用的一致性,在金屬絲線與小血管壁接觸時不會帶來副作用。
優選的,所述金屬絲線的長度長于第一球體直徑長度的5倍。
優選的,所述連接線長度為1.5~2.0cm。
優選的,所述金屬球由不銹鋼材料制成。
優選的,所述連接線與第一球體和第二球體材質相同,且所述第一球體、第二球體和連接線為一體成型。
技術效果
技術方案1由于具有,包括第一球體和第二球體,還包括同時連接所述第一球體和第二球體的連接線,所述第二球體的直徑不小于第一球體的直徑,所述連接線為柔性連接線。
因此具有以下效果:第一球體和第二球體的大小不同,便于在術中根據血管直徑大小選擇合適的球體,保證了手術的質量以及效率;
連接線的徑向直徑較細,保證了在手術中連接線不影響手術的進行,同時易彎,不易斷保證了裝置的耐久性。
技術方案2是在技術方案1的基礎上,由于具有,所述第一球體和第二球體的材質相同。
因此具有以下效果:相同的材質保證了上述裝置構成的一致性,第一球體和第二球體能同時適用各種不同的情形,以便手術及時有效的進行。
技術方案3是在技術方案1的基礎上,由于具有:所述第一球體的直徑為1mm~2mm。
因此具有以下效果:第一球體的直徑范圍符合了小血管搭橋術中撐開血管時對第一球體大小的要求,保證了手術的進行。
技術方案4是在技術方案3的基礎上,由于具有:所述第二球體的直徑為2mm~3mm。
因此具有以下效果:第二球體的直徑范圍符合了小血管搭橋術中撐開血管時對第二球體大小的要求,保證了手術的進行。
技術方案5是在技術方案4的基礎上,由于具有,所述連接線的徑向直徑為0.1~0.3mm。
因此具有以下效果:連接線的直徑較細,在手術中避免了對連接線的誤判,也與血管的縫合線形成了有效的區分,同時較細的連接線易彎曲,滿足了術中對第一球體或第二球體不同位置的需求。
技術方案6是在技術方案2或5的基礎上,由于具有,所述第一球體和第二球體為表面光滑的金屬球。
因此具有以下效果:經過多次拋光表面光滑的金屬球,在與小血管接觸時不會產生不良的副作用,同時抗酸、抗腐蝕,提高了裝置的壽命。
技術方案7是在技術方案6的基礎上,由于具有,所述連接線的長度長于第一球體直徑長度的5倍。
因此具有以下效果:連接線的長度較長,一方面方便球體的取用,另一方面有利于金屬球在小血管之間放置時,防止金屬球的擺動,提高了手術穩定性,同時保證了連接線的韌性和強度,延長了其使用壽命,并且在上述取值范圍時,連接線的長度超出了顯微鏡下的手術操作范圍,避免了術中對連接線和縫合線的誤判。
技術方案8是在技術方案7的基礎上,由于具有,所述連接線長度為1.5~2.0c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剛,未經王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8589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