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獼猴桃抗寒性鑒定與評價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985142.1 | 申請日: | 2017-10-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4198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20 |
| 發明(設計)人: | 林苗苗;方金豹;齊秀娟;孫世航;孫雷明;鐘云鵬;王然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N33/00 | 分類號: | G01N33/00;G06F17/18;G06Q10/06;G06Q50/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1220 | 代理人: | 鄭立 |
| 地址: | 450009 河南省鄭州市***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獼猴桃 抗寒性 鑒定 評價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抗寒性鑒定與評價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不同種和品種獼猴桃抗寒性鑒定與評價的技術體系。
背景技術
獼猴桃以其獨特的風味,富含維生素C、多種礦物營養和清腸健胃等功效而得到廣泛青睞,成為重要的水果之一。我國是絕大多數獼猴桃屬(Actinidia Lindl.)種質資源的發源地,我國獼猴桃的栽培面積居世界第一,栽培品種以中華獼猴桃和美味獼猴桃為主。然而,該品種的抗寒性較差,加之近幾年極端低溫天氣時有發生,全國每年都有獼猴桃園遭遇凍害危害,輕者造成當年減產,重者導致絕收或死樹毀園。因此對已有品種進行抗寒性評價,能夠合理的建園減少經濟損失,同時有助于抗性品種的篩選。
目前栽培品種的抗寒性品種的篩選僅僅是基于生產實踐,在不同地區不同品種獼猴桃,以及在相同地區同種獼猴桃在冬季不同時間階段所能抵御的最低溫度未知,而這些對于獼猴桃生產來說至關重要。目前,我國關于獼猴桃抗寒性的研究沒有統一的抗寒資源鑒定標準,通常的做法是采用一個指標進行衡量;而抗寒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數量性狀,采用一個指標進行衡量具有局限性。
因此,亟需建立一套適用于獼猴桃抗寒種質資源的篩選與鑒定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用單一指標評價獼猴桃抗寒性的方法,提供一種多指標評價獼猴桃抗寒性的方法,能夠準確鑒定不同獼猴桃品種在冬季不同低溫環境下的抗寒性,為獼猴桃新品種選育以及品種的適地栽培提供理論依據和參考。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一種獼猴桃抗寒性鑒定與評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樣品處理:將獼猴桃枝條進行低溫處理;
(2)分析低溫處理后的相對電導率和生理生化指標,生化指標包括:半致死溫度,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過氧化氫酶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過氧化物酶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
(3)用隸屬函數法對步驟(2)得到的相對電導率和生理生化指標進行綜合抗寒性評價,得到樣品的抗寒隸屬函數值U(Xijk);
(4)用每個樣品的相對電導率和生理生化指標隸屬度的平均值作為各樣品抗寒能力綜合評判標準并進行比較,隸屬度的平均值越大,樣品的抗寒性越強。
進一步地,樣品為進入冬季休眠后的一年獼猴桃枝條。
進一步地,步驟(1)低溫處理的溫度梯度為-5℃、-10℃、-15℃、-20℃、-25℃、-30℃。
進一步地,步驟(1)中的樣品進行低溫處理前,用保鮮膜裹好;每個溫度處理時間為8h。
進一步地,步驟(2)中相對電導率和低溫半致死溫度LT50的測定方法包括:將不同溫度處理后的樣品在室溫下解凍,用去離子水沖洗枝條,避開芽眼剪成厚度為1mm-2mm的薄片,混合均勻,準確稱取0.20g放入50ml刻度離心管中,加入10ml去離子水,放入搖床上,以200r/min的轉速振搖浸提2h,每個處理重復3次,用電導儀測定其初電導率值R1,再將試管置于水浴鍋中,沸水浴30min,之后放入搖床振搖30min,使試管內溫度降至室溫,再測定其終電導率值R2,計算相對電導率R1/R2;以相對電導率擬合Logistic回歸方程y=K/(1+ae-bx),其中y為相對電導率,x為處理溫度,k為當x趨于無窮大時的值,a、b為方程參數;若相關系數r接近1時,再計算低溫半致死溫度LT50。
進一步地,將步驟(2)中不同溫度處理后的樣品,進行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過氧化氫酶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過氧化物酶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測定的方法包括:
避開芽眼剪碎,用液氮凍過之后,在磨樣機磨成粉末,每個測定管稱取0.20g粉末;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測定丙二醛的含量;
采用羥胺法測定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
采用紫外吸收法測定過氧化氫酶的含量;
采用愈創木酚法測定過氧化物酶的含量;
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測定脯氨酸含量;
采用蒽酮比色法測定可溶性糖的含量;
采用BCA蛋白濃度檢測法測定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每個處理重復3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未經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8514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