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載人潛水器作業工具油管脫開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984244.1 | 申請日: | 2017-10-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43025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31 |
| 發明(設計)人: | 劉浩;沈丹;季紅濤;趙俊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F42B30/00 | 分類號: | F42B30/00;B63G8/00 |
| 代理公司: | 無錫華源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伍志祥;聶啟新 |
| 地址: | 214082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載人 潛水 作業 工具 油管 脫開 裝置 | ||
1.一種載人潛水器作業工具油管脫開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過爆炸螺栓(1)相連的上閥塊(2)及下閥塊(3),爆炸螺栓(1)貫穿所述上閥塊(2)及下閥塊(3),爆炸螺栓(1)的下端安裝有保護套(4)及螺母(5);所述上閥塊(2)及下閥塊(3)中分別設有相同布置結構的多個孔道;上閥塊(2)的所述孔道包括水平孔道及豎直孔道,所述水平孔道包括上下兩層,分別為上層孔道及下層孔道,所述下層孔道包括貫通上閥塊(2)的前側及右側的前側第一水平孔道(D1)、前側第二水平孔道(D2)及右側水平孔道(E1),所述前側第一水平孔道(D1)與前側第二水平孔道(D2)之間連通;所述上層孔道包括貫通上閥塊(2)的左側及后側的左側第一水平孔道(F1)、左側第二水平孔道(F2)及后側水平孔道(G1),所述左側第一水平孔道(F1)與左側第二水平孔道(F2)之間連通;所述豎直孔道包括前后對稱設置的前側豎直孔道(A2)及后側豎直孔道(A1),左右對稱設置的左側豎直孔道(B2)及右側豎直孔道(B1),設置于上閥塊(2)右后側處的右后側豎直孔道(C);所述前側豎直孔道(A2)、后側豎直孔道(A1)、左側第一水平孔道(F1)、左側第二水平孔道(F2)及后側水平孔道(G1)相通;所述前側豎直孔道(A2)、后側豎直孔道(A1)為工作油孔,所述后側水平孔道(G1)為外接油孔,所述左側第一水平孔道(F1)、左側第二水平孔道(F2)為工藝孔;所述左側豎直孔道(B2)、右側豎直孔道(B1)、前側第一水平孔道(D1)、前側第二水平孔道(D2)及右側水平孔道(E1)相通;所述左側豎直孔道(B2)、右側豎直孔道(B1)為工作油孔,右側水平孔道(E1)為外接油孔,前側第一水平孔道(D1)、前側第二水平孔道(D2)為工藝孔;所述右后側豎直孔道(C)為工作油口同時為外接油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載人潛水器作業工具油管脫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側豎直孔道(A2)和后側豎直孔道(A1)之間的孔間距與所述左側豎直孔道(B2)和右側豎直孔道(B1)之間的孔間距相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載人潛水器作業工具油管脫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閥塊(2)及下閥塊(3)為上下兩長方體結構,上側面(201)及下側面(203)為正方形,上側面(201)與下側面(203)之間設有通孔(202),所述通孔(202)比爆炸螺栓(1)的螺紋直徑大3-5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未經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8424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顆粒物監測設備的光學系統
- 下一篇:湯飯輔料自動化質量管控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