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返排數據的儲層壓裂效果評價方法及評價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983898.2 | 申請日: | 2017-10-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7933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道倫;查文舒;鄭德溫;盧德唐;劉洪林;董大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E21B43/26;G06F111/10;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田媛媛;王寶筠 |
| 地址: | 230009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數據 層壓 效果 評價 方法 系統 | ||
本申請公開基于返排數據的儲層壓裂效果評價方法,包括:建立儲層中流體的流動數學模型;設定儲層的壓裂效果評價參數;利用當前設定的儲層的壓裂效果評價參數、實測注入量數據和實測返排流量數據對流動數學模型進行求解,得到儲層的返排井底計算壓力;將儲層的返排井底計算壓力與返排井底實測壓力進行擬合,得到擬合結果;如果擬合結果滿足預設的精度要求,則將當前設定的儲層的壓裂效果評價參數作為儲層的壓裂效果評價結果;如果擬合結果不滿足所述預設精度要求,則調整儲層的壓裂效果評價參數,執行對流動數學模型進行求解的步驟及后續步驟。本申請公開的方法能夠準確地評價儲層的壓裂效果,且不需要額外增加設備。本申請還公開相應的評價系統。
技術領域
本申請屬于油氣藏開發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基于返排數據的儲層壓裂效果評價方法及評價系統。
背景技術
為了對油氣井進行更加充分的開采,會對儲層(通常是指油層或氣層)進行水力壓裂處理。
水力壓裂是利用地面高壓泵,通過井筒向地層擠注壓裂液。當注入壓裂液的速度超過儲層的吸收能力時,會在井底形成很高的壓力,當這種壓力超過井底附近巖石的破裂壓力時,儲層將被壓開并產生裂縫。這時,繼續不停地向儲層擠注壓裂液,裂縫就會繼續向儲層內部擴張。為了保持壓開的裂縫處于張開狀態,接著向儲層擠入帶有支撐劑(通常石英砂)的攜砂液,再接著注入頂替液,將井筒的攜砂液全部頂替進入裂縫,用石英砂將裂縫支撐起來。最后,在儲層中留下一條或多條長、寬、高不等的裂縫。在進行水力壓裂之后,油氣井的產量一般會大幅度增長。
儲層的壓裂效果評價是指: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對壓裂過程中的儲層所產生的每條主裂縫的半長和方位角度,以及井筒的表皮進行評價的方法。而壓裂過程中形成的小裂縫的縫寬、走向、波及范圍和裂縫形態是難以識別的,可以采用滲透率擴大的方式來評價。
只有準確地對儲層的壓裂效果進行評價,才能有針對性的采取相應措施,以便提高油氣井的產量。因此,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如何準確地對儲層的壓裂效果進行評價,是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申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返排數據的儲層壓裂效果評價方法及評價系統,以便準確地對儲層的壓裂效果進行評價。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申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本申請公開一種基于返排數據的儲層壓裂效果評價方法,包括:
根據連續性方程和達西定律或者根據連續性方程和非達西定律建立儲層中流體的流動數學模型;
設定儲層的壓裂效果評價參數,所述儲層的壓裂效果評價參數包括:所述儲層的儲層邊界;所述儲層的SRV儲層改造體積;所述儲層在所述SRV范圍內的滲透率分布和孔隙度分布;所述儲層在所述SRV范圍以外且在所述儲層邊界以內的滲透率分布和孔隙度分布;每條主裂縫的參數,主裂縫的參數包括所述主裂縫的半長和方位角度;表皮和井儲系數;
利用當前設定的儲層的壓裂效果評價參數、實測注入量數據和實測返排流量數據對所述流動數學模型進行求解,得到所述儲層的返排井底計算壓力;
將所述儲層的返排井底計算壓力與所述儲層的返排井底實測壓力進行擬合,得到擬合結果;
如果所述擬合結果滿足預設的精度要求,則將當前設定的儲層的壓裂效果評價參數作為所述儲層的壓裂效果評價結果;
如果所述擬合結果不滿足所述預設精度要求,則調整所述儲層的壓裂效果評價參數,執行利用當前設定的儲層的壓裂效果評價參數、實測注入量數據和實測返排流量數據對所述流動數學模型進行求解的步驟及后續步驟,直至獲取到所述儲層的壓裂效果評價結果。
可選的,上述方法中,所述調整所述儲層的壓裂效果評價參數,包括:
利用所述儲層的返排井底計算壓力繪制返排井底計算壓力曲線,利用所述儲層的返排井底實測壓力繪制返排井底實測壓力曲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工業大學,未經合肥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8389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