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低屈強比鐵素體-貝氏體熱軋鋼板及其生產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983635.1 | 申請日: | 2017-10-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949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30 |
| 發(fā)明(設計)人: | 韓斌;時曉光;董毅;劉仁東;張宇;孫成錢;徐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鞍鋼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C38/12 | 分類號: | C22C38/12;C22C38/02;C22C38/04;C21D8/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14021 ***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低屈強比 熱軋鋼板 貝氏體 鐵素體 開軋 終軋 加熱爐 鐵水預處理 層流冷卻 成型性能 控制冷卻 快速冷卻 連鑄坯 脫氧 出鋼 粗軋 精軋 卷取 轉爐 加熱 生產 保溫 鋼板 沸騰 保證 | ||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低屈強比鐵素體?貝氏體熱軋鋼板及其生產方法。鋼中含有C:0.03%~0.05%、Mn:1.3%~1.5%、Si<0.05%、Nb:0.04%~0.06%、P<0.02%、S<0.01%,其余為Fe和不可避免的雜質。鐵水預處理時將S控制在S<20ppm,轉爐保證弱沸騰出鋼,LF爐升溫不脫氧,保證氧含量在100~150ppm;連鑄坯經加熱爐加熱至1150~1300℃并保溫2~3小時;粗軋開軋溫度為1100~1200℃,終軋溫度為950~990℃;精軋開軋溫度為950~990℃;終軋溫度為800~850℃;采用層流冷卻工藝進行快速冷卻,控制冷卻速度為25~35℃/s;終冷至450~500℃進行卷取。生產的鋼板具有優(yōu)良的強度和成型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汽車用鋼板制造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高強且深沖性優(yōu)異的車輪用鋼及其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當前汽車工業(yè)已經成為我國的支柱產業(yè)。隨著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出于節(jié)能和節(jié)約資源的考慮,結構減重已經是大勢所趨,這對鋼的強度要求越來越高。
傳統的雙相鋼組織為鐵素體和馬氏體組織,其具有低的屈強比、無屈服延伸、初始加工硬化速率高以及強度和延性匹配好等特點,具有良好的成型性。生產傳統的雙相鋼,一般采用兩種生產工藝控制方案,若采用分段式冷卻的方式生產,必須有精確的組織設計,而這與生產線的控制能力緊密相關,如果有很小的變化將導致最終產品的組織和力學性能有所不同。在快速軋制操作下,為了實現所設計的組織,分段冷卻的熱參數難以控制,不易形成穩(wěn)定的生產工藝且沿帶鋼長度方向力學性能易產生不均一性;若采取直接冷卻的方式生產,且在較高溫度下進行卷取,必須在鋼中添加Cr、Mo等貴重金屬以抑制珠光體和貝氏體轉變,從而擴大鐵素體轉變區(qū)域,使鋼板在傳統的熱軋工藝制度下即可實現雙相組織,但這種鋼生產成本過高,不易被市場接受。故傳統鐵素體-馬氏體型雙相鋼存在生產成本高、性能波動較大、工藝控制難度大等特點,這些都是大規(guī)模生產所面臨的困難。
如果將傳統的鐵素體-馬氏體雙相鋼組織,轉化成鐵素體-貝氏體組織控制,經試驗證明其仍然具有連續(xù)屈服、屈強比低、加工硬化能力好、成型性能強等特征。因此開發(fā)一種成本低、工藝控制簡單、組織穩(wěn)定性好、成型性強且易于工業(yè)生產實現的鐵素體-貝氏體型雙相鋼非常重要。
專利CN200610045846.21(一種抗拉強度600MPa級雙相鋼板及制造方法)和專利CN200610045847.72(一種抗拉強度540MPa級雙相鋼板及制造方法)提出采用薄板坯連鑄連軋及快速冷卻生產工藝,此工藝在連軋過程中不能排除先共析鐵素體的生成,而先共析鐵素體的生成會導致最終組織不均勻。
專利CN03129485.5公開了超細晶粒低碳低合金雙相鋼板及其制造方法,該雙相鋼板的制造方法是:坯料經過奧氏體與鐵素體兩相區(qū)保溫,然后進行兩相區(qū)軋制,軋制后快速冷卻至室溫。該專利技術采取相應的化學成分在奧氏體和鐵素體兩相區(qū)軋制,然后快冷至室溫。這種兩相區(qū)軋制易產生混晶;軋后快冷至室溫需要有較大的冷卻能力及軋機卷取能力,且不易保證板形。
專利CN200710064150.9(一種制備高強細晶雙相鋼的方法)提出在軋后將鋼板冷卻至400℃以下甚至室溫進行卷取,這種生產工藝要求卷取機具有強大的卷取能力且鋼板板形的良好保證,在傳統熱軋機上是根本無法實現的,無法大規(guī)模應用。
發(fā)明內容
針對傳統鐵素體-馬氏體型熱軋雙相鋼板及生產工藝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開發(fā)一種成本低、低屈強比、成型性高且工藝簡單易于工業(yè)生產的汽車用鐵素體-貝氏體型熱軋雙相鋼板及其生產方法。
本發(fā)明以普通的C-Mn系鋼成分為基礎,添加一定量的Nb,采用適當的控軋控冷技術,開發(fā)抗拉強度為600MPa級別的鐵素體-貝氏體型熱軋雙相鋼板,其中鐵素體體積分數為60%~80%,貝氏體體積分數為20%~40%。
具體的技術方案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鞍鋼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鞍鋼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8363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