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臥式聯體自吸泵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982561.X | 申請日: | 2017-10-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753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12 |
| 發明(設計)人: | 項達章 | 申請(專利權)人: | 項達章 |
| 主分類號: | F04D13/12 | 分類號: | F04D13/12;F04D29/42;F04D2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45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臥式 聯體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流體機械,具體地講,本發明涉及一種泵產品,特別是一種用兩種不同類型泵組成的臥式聯體自吸泵。
背景技術
大中型油、貨輪或軍用燃料補給船的艙容量很大,卸載時需用大流量泵輸出,當介質液位臨近艙底時,殘留介質的液位已不能完整包容泵吸入口底閥,原使用的大流量泵因空氣混入介質之中,泵已不能正常運轉。盡管艙底殘留介質液位不高,但艙底面積很大,總的殘留量仍然不是小數,此狀況船方和客戶都不滿意。按常理船方應準備一種既能滿足小流量、高揚程工況要求,又能自吸并允許少量空氣混入液體介質之中的泵產品。現有技術中單一結構的泵產品不能全面滿足上述要求,例如現有的離心泵在抽吸過程有空氣混入就不能正常運轉。小規格的齒輪泵、螺桿泵和柱塞泵等類型的容積泵,雖然能夠滿足小流量、高揚程工況需求,但在這種斷續抽吸工況易造成泵內摩擦副因無潤滑、冷卻而損壞事故。相同規格的容積泵售價比離心泵貴很多,在此工況下使用易損的容積泵會給船方帶來經濟損失,所以此工況應用容積泵也是不可取的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針對現有技術應用單一泵產品不能滿足抽吸殘留艙底介質的問題,提出一種聯體結構簡單、制作難度小、性能互補性好、運轉平穩和效率高的一種臥式聯體自吸泵。該泵組為小流量、高揚程規格,而且在抽吸過程中允許液體介質中含有空氣。
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技術目標。
一種臥式聯體自吸泵,它包括底座、回流管、泵蓋、隔板、渦流葉輪、泵體、氣液分離器、安全閥、離心葉輪、泵軸和電機。所述底座上端面長度方向一端安裝泵體,另一端安裝同軸排列的電機。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泵體的吸入口和排出口并排朝上開口,構成高位蓄液結構,泵體內置背向電機的軸向敞口泵腔,該泵腔內端設有與導流腔、吸入口相通的離心流道。所述泵軸一端直連續電機,另一端軸向插入泵體泵腔中,兩端支承的泵軸由里向外依次套裝離心葉輪、隔板、渦流葉輪和泵蓋,用泵蓋封堵泵體的泵腔口部,由此構成離心葉輪置于隔板與泵體內置離心流道之間的離心泵結構,渦流葉輪置于隔板與泵蓋之間的渦流泵結構,此種同軸聯體結構的泵組之間液流由回流管和導流腔溝通。所述泵蓋與泵體排出口的結合部安置氣液分離器,氣液分離器的排氣口從泵體的排出口外壁引出。
作為進一步改進方案,所述泵體的吸入口和排出口立置高度h,至少高于離心葉輪頂邊150mm。
作為進一步改進方案,所述泵體的吸入口和排出口之間配置安全閥,發生超壓時安全閥導通,引導泵體的排出口向吸入口泄壓。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積極效果:
1、同一泵體內同軸聯體泵組結構簡單、緊湊;
2、泵體的吸入口和排出口并排立置,可多蓄液,泵啟動后蓄液回流便于形成自吸;
3、泵體的吸入口和排出口之間增設安全閥,防止泵過壓運行造成損壞;
4、首級為離心泵,次級為渦流泵,離心泵的出口通過導流腔聯通渦流泵的進口,離心泵輸出有助于提高渦流泵的流量,顯著改善渦流泵的性能曲線;
5、本發明內置氣液分離器,抽吸液體介質過程中不懼混入空氣,工況適應能力強,抽吸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左視圖。
圖3是圖1中泵體外形示意圖。
圖4是圖3H-H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3F-F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附圖并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項達章,未經項達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82561.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立式長軸液下泵
- 下一篇:渦扇轉速可調的汽車換氣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