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后澆帶基面處理劑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979279.6 | 申請日: | 2017-10-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4031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30 |
| 發明(設計)人: | 黃誠;黃水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黃水良 |
| 主分類號: | C04B28/04 | 分類號: | C04B28/04;E02D31/02;E04B1/68;C04B111/27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武媛;呂學文 |
| 地址: | 310005 浙江省杭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后澆帶基面 處理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后澆帶基面處理劑,所述后澆帶基面處理劑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硅酸鹽水泥:600~650份;石英砂:280~330份;活性母料:30~100份;可再分散乳膠粉:6~30份;羥丙基甲基纖維素:1~15份;減水劑:2~20份。本發明還公開了上述后澆帶基面處理劑的施工方法。本發明的后澆帶基面處理劑可以形成致密的抗滲區域水泥結晶層,致密堅硬,強度高,能防御一定的彈性變形,形成能自我修復并且可靠的永久性防水防滲層。本發明的施工方法簡單,容易操作,能一次成活,減少滲漏帶來的危害,提高混凝土結構的安全度,保證結構完整性,延長工程使用壽命,節約工程維修成本,并且節省兩側的鋼板止水帶,節約能源。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后澆帶基面處理劑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后澆帶是建筑施工中為防止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于自身收縮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產生的有害裂縫,按照設計或施工規范要求,在基礎底板、墻、梁等結構的相應位置留設的具有一定寬度且經過一定時間后再澆筑的混凝土帶。
目前后澆帶界面極易出現裂縫,具體由以下原因產生:1、施工界面清理困難、油污染、支模跑漿;2、澆搗后的混凝土保濕養護不到位,造成失水速度過快而引起開裂;3、側墻混凝土支模后滑落的建筑垃圾難以清理;4、鋼筋影響振搗不密實;5、新舊混凝土收縮應力不統一。
當后澆帶位于地下水位線以下的位置時,后澆帶界面因出現裂縫容易引起滲漏水,導致建筑工程結構的破壞和性能的缺失,這對于建筑工程的使用者和所有者帶來使用上的不便和經濟上的損失。
后澆帶界面一旦產生裂縫,修復難度較大。目前后澆帶主要止水施工為鋼板止水帶,鋼板止水帶即在澆筑下層混凝土時,預埋下層鋼板,上層鋼板露在外面,在下次再澆筑混凝土時把上層鋼板一起澆筑進去,起到阻止外面的壓力水滲入的作用。鋼板止水帶適用于無變形要求的施工縫止水,由于鋼板與混凝土形成了剛性連接,并不適用于有一定拉伸變形的后澆帶防水。后澆帶在溫度低時,由于整體混凝土結構的溫度收縮,還會再次出現滲漏水現象。
因此,需要開發出一種抗滲防水性能強的處理劑及其施工方法,能
解決后澆帶界面產生裂縫,出現滲漏水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抵滲防水能力強、與基面粘結強度高的后澆帶基面處理劑及其施工方法,用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后澆帶基面處理劑,所述后澆帶基面處理劑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
硅酸鹽水泥:600~650份;
石英砂:280~330份;
活性母料:30~100份;
可再分散乳膠粉:6~30份;
羥丙基甲基纖維素:1~15份;
減水劑:2~20份。
進一步地,所述后澆帶基面處理劑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
硅酸鹽水泥:615~625份;
石英砂:295~315份;
活性母料:55~75份;
可再分散乳膠粉:8~12份;
羥丙基甲基纖維素:4~8份;
減水劑:3~6份。
其中,硅酸鹽水泥作為凝膠材料。
石英砂是石英石經破碎加工而成的石英顆粒。石英石是一種非金屬礦物質,是一種堅硬、耐磨、化學性能穩定的硅酸鹽礦物,其主要礦物成分是SiO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黃水良,未經黃水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7927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