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木模拉錨試驗中拉曳系統布置方案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979167.0 | 申請日: | 2017-10-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7867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06 |
| 發明(設計)人: | 劉元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3B9/00 | 分類號: | B63B9/00;B63B21/10;B63B2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11344 | 代理人: | 馬麗麗 |
| 地址: | 51000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木模 試驗 中拉曳 系統 布置 方案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船舶建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木模拉錨試驗中拉曳系統布置方案。
背景技術
木模拉錨試驗作為實船拉錨試驗的替代,模擬實船平穩的錨具起拋作業是獲取真實試驗結果的根本;同時,依據木錨拉錨試驗企業標準,關于收放錨具規范要求,錨具每一次的起拋過程都需要均勻用力,以保證錨具的勻速運行,并要求在試驗過程中錨具能隨時作平穩的停頓。在首制船木模拉錨試驗中,木錨具的起拋作業伴隨試驗的始終,木錨具起拋次數不下幾十乃至上百次,要保證這量大次多的起拋作業質量,錨具的拉曳系統布置合理性就顯得非常重要。
目前,在木模拉錨試驗中,一般運用麻繩、木條等簡陋的器具充當拉曳系統工裝,并采用人力拉曳的方法進行起拋錨具作業。首先,麻繩要上百次抵受摩擦系數偏大的木質工裝的斯磨,往往到試驗后期雖不至于開裂崩斷,但也變成麻毛亂刺、光潔度大打折扣的一條廢繩,最后大多數因摩擦力加大而需要更換,增加了試驗過程因素變量;而更重要的是采用一到多人拉曳的方法進行起拋錨具作業,主觀上,由于受到站位、視覺、人體氣息調整、口令不一、力量掌控等因素的影響,產生諸如用力歪斜、不均勻及過猛等動力輸出失控現象,錨具無法獲得平穩順暢的運行以及精準的停頓點位;客觀上,人力拉曳相對于試錨箱體是斜向力矩,會導致試錨箱體較薄弱的斜向及橫向遭受擠壓而產生朔性乃至剛性變形,這都會直接影響試驗結果,造成拉錨試驗結果失實的嚴重后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傳統拉曳方法帶來的諸多弊端,本發明提供一種拉錨試驗拉曳系統布置設計方案,其具有工裝件布局合理,實施技術簡便易行,采用的工裝件經久耐用,可以循環再用,實施性價比高的特點。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木模拉錨試驗中拉曳系統布置方案,布置在船體甲板及試錨箱體上,包括:
導索器,由一軸棒及安裝在該軸棒上的第一滾輪組成,布置在錨鏈筒的頂端,即錨鏈筒與甲板面相貫口的中心部位;
角輪器,由一支座及安裝在該支座上的第二滾輪組成,布置在導索器后方的試錨箱體甲板面與箱體背板面相交線上;
自鎖式手動絞盤,布置在角輪器正下方的試錨箱體的箱體背板上;
尼龍繩,一端與錨具連接,依次嵌入第一滾輪、第二滾輪的導槽后另一端與自鎖式手動絞盤連接。
其中,所述軸棒的水平中線面與甲板面處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滾輪所承托的尼龍繩于甲板面的橫截面中心點,與錨鏈筒于甲板面相貫口的中心點相重合。
作為優選的,所述支座的底部包括兩個互為直角的底座面,兩個底座面分別與試錨箱體的甲板面和箱體背板面貼合,所述第二滾輪與第一滾輪的中縱切面處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滾輪的尼龍繩承托點高于第一滾輪的尼龍繩承托點。
其中,所述自鎖式手動絞盤與第二滾輪的中縱切面處于同一平面。
其中,所述尼龍繩的直徑與第一滾輪、第二滾輪的導槽相匹配,在錨具栓繩狀態下,錨具能自由移動至試錨箱體外部。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明的木模拉錨試驗中拉曳系統布置方案,摩擦系數小,規避了為克服靜止摩擦力的突變力矩傳送失控,進而導致的錨具、試錨箱體晃動現象發生,確保了試驗精度;拉曳力矩設計在試錨箱體最強的豎直方向,解決了斜向擠壓力對箱體的壓迫造成的變形問題;用圓周運動手搖式固定工裝件取代人力牽移拉扯的拉曳方式,使動力輸出的定向性、穩定性和持續性得到有效控制,令錨具更易獲得恒定的牽引力而變得運行過程平穩順暢;具有自動鎖定功能工裝件的運用令錨具能獲得精準的停頓點位,使各個試驗項目工作的精確度得到保證;采用此布置方案設計的拉曳系統進行木模拉錨試驗,不但能省工省力,更重要的是令試驗過程的錨具起拋作業如實船試驗般平穩,確保拉錨試驗結果的可信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木模拉錨試驗中拉曳系統布置方案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木模拉錨試驗中拉曳系統布置方案,布置在船體甲板1及試錨箱體2上,包括:
導索器3,由一軸棒31及安裝在該軸棒31上的第一滾輪32組成,布置在錨鏈筒4的頂端,即錨鏈筒4與甲板1面相貫口的中心部位;
角輪器5,由一支座51及安裝在該支座51上的第二滾輪52組成,布置在導索器3后方的試錨箱體2甲板1面與箱體背板6面相交線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未經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7916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防撞防爆裂型電解電容器
- 下一篇:智能電視系統的主控設備及其實現方法





